Goran Bregovic——1950年3月22日出生于波黑的萨拉热窝,是巴尔干斯拉夫语国家中知名的现代音乐家和作曲家,也是少数在国际知名场馆如卡内基音乐厅、英国皇家爱尔伯特音乐厅和奥林匹亚音乐厅等演出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音乐家之一。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布雷戈维奇在萨拉热窝的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塞尔维亚人。他在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但在二年级时被认为没有天赋而被开除。他的音乐教育因此被减少到他的朋友教他的内容,直到他十几岁时母亲给他买了第一把吉他。他想报读美术高中,但他的姑母告诉他的母亲那里据说充满了同性恋,这促使他的母亲决定送他去一个技术(交通)学校。作为妥协,她允许他留长头发。
进入高中后,布雷戈维奇加入了学校乐队Izohipse,最初担任贝斯手。然而,他因为不良行为被踢出了学校。布雷戈维奇随后进入了文法学校,并作为贝斯手加入了学校乐队Beštije。当他16岁时,他的母亲离开了他,搬到了海岸,这意味着除了有一些亲戚可以依靠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得自己照顾自己。他通过在Konjic的咖啡馆演奏民俗音乐、在建筑工地工作和卖报纸来谋生。
工作经历
在1969年的Beštije演出中,18岁的布雷戈维奇被发现,被邀请加入了他的乐队Kodeksi担任贝斯手,布雷戈维奇欣然接受了。最终,Kodeksi的阵容发生了变化,布雷戈维奇从贝斯手转为主吉他手,导致Kodeksi在1970年夏天的阵容为:戈兰·布雷戈维奇、Željko Bebek、Zoran Redžić和Milić Vukašinović。他们中的所有人最终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成为Bijelo Dugme的成员。当时,他们受到了英国摇滚乐队Led Zeppelin和Black Sabbath的很大影响。在1970年秋天,这导致了Željko Bebek的离开,他被逐出了乐队。年底,戈兰的母亲和Zoran的兄弟抵达那不勒斯,把他们带回了萨拉热窝。
然后,在1971年秋天,布雷戈维奇进入了萨拉热窝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和社会学。然而,他很快就辍学了。与此同时,Milić Vukašinović前往伦敦,所以布雷戈维奇与Nuno Arnautalić组成了一个乐队,名为Jutro(早晨),Redžić很快也加入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乐队经常更换阵容,直到1974年1月1日将乐队改名为Bijelo Dugme(白色按钮)。
从1974年到1989年,布雷戈维奇担任白色按钮的主吉他手,并成为乐队的主要创作力量。多年来,他们一直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就像之前的Jutro一样,一旦乐队开始商业化,他继续作为白色按钮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以及南斯拉夫印刷和电子媒体上的公众形象。直到他后来因病和对自己的音乐方式厌倦,他才开始了他的另一段音乐生涯。
1991/1992年,战争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爆发,战火席卷他的家乡,Goran跑到巴黎,开始为很多欧洲电影作曲。他开始了对传统的巴尔乾民族音乐的改编工作,把东正教的宗教音乐与流行摇滚、现代流行节拍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巴尔乾传统音乐以全新的韵味。在巴黎,他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者,就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著名的导演Emir Kusturica,他为Kusturica的电影:《吉普赛人的时代》《地下》《黑猫白猫》、《亚利桑那之梦》创作了电影音乐,受到了众多影迷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就像他的血统和所处的国家一样,在那里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种文化互相影响,所以他接受到了各种音乐的熏陶,在Goran最著名的电影原声:The Time of the Gypsies里,他把巴洛克、爵士、探戈、斯拉夫民俗音乐、土耳其曲调和保加利亚的人声、东正教神圣的咏唱以及现代节拍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元素的音乐融合,成为真正的世界音乐专辑。除了与Kusturica的合作,他还为《玛戈皇后》、《Temps Des Gitans Et Kuduz》等多部电影谱曲。
除了创作电影音乐外,他还和东欧各地杰出的音乐家合作,发行了好些根据民间音乐改编的非常优秀的音乐专辑,1995年他还新组建了一个专门演唱婚礼和葬礼歌曲的弦乐团,由十个传统的塞尔维亚民间音乐,50位歌手组成的唱诗班和贝尔格莱德的管弦乐团组成,演出中他们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按照东正教的传统,演唱婚礼和葬礼中的歌曲,让人们欢笑、哭泣,并在歌声中远离悲伤。
虽然他现在不再回到萨拉热窝,但常常在媒体的采访中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他现今在贝尔格莱德和巴黎两地居住。尽管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还常常不明白人们为何会为他的音乐迷醉和疯狂,依然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作曲家,并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电影音乐的创作,而潜下心来研究音乐,获得更多音乐体验是他认为更重要的,Goran Bregovic将继续探索巴尔乾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仍将在音乐中传颂巴尔乾人自由的心与狂野的灵魂。 Goran的每张唱片都非常出色,在他的音乐里欢乐与悲伤常以浓烈的曲调表现出来,但即使在音乐繁华之处,也依然隐含着幽暗与哀伤,配合电影的画面,非常的恰如其分。
在他长达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布雷戈维奇为包括Sezen Aksu、Kayah、Iggy Pop、Šaban Bajramović、George Dalaras和Cesária Évora在内的备受好评的歌手谱写了音乐。
个人成就
Goran Bregovic是今日世界上最知名的巴尔乾音乐家。而让他的音乐可以远渡重洋、铭刻人心的,则是他为多部电影打造的迷人氛围:《流浪者之歌》《玛歌皇后》《地下社会》《亚历桑纳梦游》中,吉普赛音乐与世界各地旋律的共舞或独舞。
布雷高维克十六岁时,拉得一手好小提琴的他创立了「白钮扣」(Bijelo Dugme)摇滚乐团,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引起一阵热潮,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九年间共出了十三张唱片,他在这时认识了年轻的库斯杜力卡,又到庞克乐团担任贝斯手,在这些南斯拉夫年轻人心中,这是一波革命,并向西方文化开了一扇门。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布雷高维克再度遇见库斯杜力卡,库斯杜力卡说服他一起拍电影,这次合作促成了一张重要的配乐《流浪者之歌》(时间 of the Gypsies, 1989),并获得国际的成功。
布雷高维克的音乐带回斯拉夫民族与吉普赛文化的底蕴,混融了流行音乐和现代制作科技,具有全球性,却同时又有极高辨识度,很快奠定了这位配乐家的个人风格与知名度。他故意放弃繁复的录音室技巧,而以粗糙、原始的巴尔干半岛式的民俗音乐音乐来表,和插入电影中的情节,而统果是情节和配乐高水准的密切统合,使得剧情更具张力与可看性。
布雷高维克继续实验将不同种类的音乐共冶一炉,例如以以色列国宝歌手欧佛拉哈撒(Ofra Haza)的犹太叶门音乐,贡献出《玛歌皇后》(La Reine Margot,1994)配乐;让来自非洲塞内加尔西方的佛得角(Cap-Vert)的赤足天后西沙莉艾芙拉(Cesaria Evora)探戈音乐促成了《地下社会》(Underground,1995)电影配乐;还有让放克摇滚先锋Iggy Pop重现的《亚历桑纳梦游》(Arizona Dream,1993)。布雷高维克的音乐是多支文化的汇流,吉普赛的放游、来自世界宽广与角落的旋律、华丽或者私密轻盈,细致也袤远。
为多部电影写了脍炙人口配乐后,布雷高维克开始在各地开演奏会,与他合作的是「婚礼与葬礼」(Weddings and Funerals)管弦乐团,有热爱音乐的合作成员和合唱团。一九九七年,布雷高维克在整个东欧巡演过后,他与乐团在瑞士蒙投(Montreux)音乐节与希腊帖萨罗尼亚(Thessalonique)岁末多媒体演奏会的表现,将其知名度与评价推上另一高峰,这组演出后来以《巴尔乾的沈默》之名结集发行。布雷高维克和整个团从一九九八春天,启程欧洲巡回,包括意大利、葡萄牙、英国、比利时和法国。
布雷高维克在一九九二年离开故乡赛拉耶佛,时值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动乱,人民往法国和美国流亡,他也迁居到人文之都巴黎,在这里,他开始与来自全球的音乐人合作,也更丰富了其创作的多元内涵。他在一九九九年开始和波兰流行歌手Kayah合作,但布雷高维克与同样是巴尔乾半岛的希腊歌手George Dalaras(一种接近蓝调的la\u0026iuml;ko style)、年轻的Alkistis Protopsalti和土耳其女星Sezen Aksu等激荡出的光芒,更是不容忽视。
除了在幕后创作电影配乐,布雷高维克也参与幕前演出:一部由Unni Straume执导的瑞士电影Musikk for bryllup og begravelser中演出,电影叙述一个作家的故事,她在儿子死后独自住在前夫设计的小屋,把地下室出租,布雷高维克演的就是这个房客,他是一个带着吉普赛乐团到处演奏的塞尔维亚音乐家。这部电影呈现了许多反差:北方与南方、冷与热、喜与悲,并参加了二零零二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和二零零三年鹿特丹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