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皮肤饥渴症

皮肤饥渴症(Skin hunger)也叫“触觉剥夺”,是指皮肤处于“饥渴”的状态,由于缺少抚爱而引起的。是一种心理疾病。

皮肤饥渴症学说的创立,是20世纪40年代初被引入的。皮肤饥渴症主要表现为皮肤饥渴,心灵孤独,不轻易拥抱别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没有安全感,自卑,怯懦,欺软怕硬等。皮肤饥渴症主要治疗的方法有心理治疗。皮肤饥渴症严重时可产生不安全感,变得自卑、怯懦、欺软怕硬,甚至会因嫉妒他人能以获得爱抚而生发出不理智的报复行为。皮肤饥渴症积极治疗后,可改善预后。

历史

皮肤饥渴症(Skin hunger)学说的创立,是20世纪40年代初被引入的,纽约的一位儿科医生为了挽救濒死的婴儿,要求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抱抱这些宝宝,结果令人很意外,这些婴儿的死亡率迅速下降趋近于零。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机构负责人菲尔德指出: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便是抚爱和触摸。这类病例大多是因为幼年时缺乏双亲的爱抚,尤其是母亲的爱抚,此外成年之后,还可能是因为缺乏伴侣的温柔爱抚。

定义

皮肤饥渴症是情感剥夺的一个方面;当我们想要的触摸量和实际收到的存在差距时,就会感到皮肤饥渴。人对接触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因而触摸成为了我们的第一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愈功能。触觉被描述为与世界接触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所有感觉系统中最简单、直接的感觉系统。触摸被心理学家证实具有心理疗愈的作用,可促进健康、快乐、安定感,拥抱接触也被视为医疗的基本工具。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人体全身覆盖着皮肤,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人体实际上是全身的皮肤。成年人体表皮肤的面积可以达到1.5-2.0平方米,新生儿为0.5平方米,皮肤具有敏感的温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在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皮肤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

产生原因

童年时情感缺失: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里长大,会产生防备意识,对身边人缺少信任,渴望被爱却又害怕被爱。

社交不必面对面,付款不必手递手:一天下来都没与其他人发生物理接触,皮肤饥渴症在独自打拼的年轻人中愈发普遍。

肌肤饥渴的产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也不可能在短期得到明显的改变,事实上,在不影响社会功能的前提下,肌肤饥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根除”它,因为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对安全感和亲密依恋关系的需要是伴随一生的。

临床表现

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生活,自觉痛苦且长期无法自行调整。

当想要的触摸量和实际收到的存在差距时,就会感到皮肤饥渴。人对接触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触摸是我们的第一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愈功能。皮肤则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平均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有上百个神经末梢,当其中一个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信号就会发送到大脑。拥抱和爱抚,本就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的渴望被触摸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社会生活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寻找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了解有无异常表现。

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诊断

医生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患者这种渴望状态出现的时间,询问患者既往是否与亲近人有充足的接触、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精神评定量表等检查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在允许的时间、场合,通过拥抱等皮肤接触缓解症状,消除自卑、不安全感。

药物治疗

该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如有其他疾病存在可进行相应的治疗,请以医嘱为准。

心理治疗

如果存在其他心理障碍,可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

大家要正视自己的需求,渴望被触摸是人类的天性,不必再为自己的需要感到羞愧。

对婴幼儿,父母应经常拥抱和抚摸,并同时用温柔的眼神注视或者伴随轻柔的安抚的声音,这对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才有胆量去探索世界。另一方面,这种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孩子发展其他的心理能力。

对成人,首先可以做的就是对自己这种饥渴的认知,即了解产生这种饥渴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的观点,被意识化的情结才能够被处理,要理解这种饥渴是来自对安全感和亲密依恋关系的渴望;其次就是接纳自己的这种饥渴,这并不是不正常的现象,更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需求未满足的状态,就像躯体饿了、渴了一样;然后需要做的就是用良好的经验来修复,在条件允许的时间和场合,没有任何顾虑地体会和享受拥抱和肌肤接触所带来的安全和舒适的感觉。

相关研究

著名的动物学家哈罗曾研究过人类的近亲猕猴,他将幼猴同猴妈妈分开,然后让其分别与一个金属网编成的猴形妈妈及另一个用绒布做成的猴形妈妈呆在一起。幼猴从两个妈妈身上都可以吃到乳汁。结果,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幼猴都是与绒布妈妈在一起。更为严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不仅对舒适的触摸感到愉快,而且会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

参考资料

缺少关爱 小心皮肤饥渴症.凤凰网健康.2023-10-20

被漠视的焦虑,正在等待一个抱抱 | 肌肤饥渴症.澎湃新闻.2023-10-20

容易得皮肤饥渴症?情人节送给单身人士的终极暴击!(单身慎点).今日头条.2023-10-20

皮肤饥渴症的病因.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10-20

一心求亲亲要抱抱?你可能得了“肌肤饥渴症”.澎湃新闻.2023-10-23

AI和动物,也有意识吗?.百家号.2023-10-23

为什么你的女朋友总爱抱你?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心理会得到满足.今日头条.2023-10-20

一心求亲亲要抱抱?你可能得了“肌肤饥渴症”.今日头条.2023-10-23

被漠视的焦虑,正在等待一个抱抱 | 肌肤饥渴症.澎湃新闻.2023-10-2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