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洞奇,男,1977年生,余杭区人。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副教授,博士,上海市年度(2012-2013)“社科新人”。专业和研究领域:基督教史、中世纪史。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夏洞奇在西方基督教史(尤其是奥古斯丁研究)、欧洲中世纪史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十余年来,夏洞奇潜心研究奥古斯丁的作品与思想,其研究专著《尘世的权威: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代表了国内学界在奥古斯丁研究方面的前沿水平。译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沃尔特·厄尔曼的《中世纪思想史》、美国西洋古典学詹姆斯·奥唐奈的《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主要著作
专著
《尘世的权威: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思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6月
论文
《西方是如何“着魔”的:从“古代晚期”说起》,《知识分子论丛》第八辑《世俗时代与超越精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6-36页
《奥古斯丁:历史神学与国家》,载高全喜主编:《从古典思想到现代政制:关于哲学、政治与法律的讲演》,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第185-210页
《“地上之国总是无常”:奥古斯丁论“罗马帝国”》,《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第132-147页,转载于台北市《历史月刊》2008年第245期6月号,第83-91页
《何谓“共和国”――两种罗马的回答》,《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89-95页
《“两座城”学说与奥古斯丁的国家观》,《江海学刊》2007年第5期,第156-160页
《奥古斯丁论奴隶制》,《复旦学报》2007年第3期,第61-68页,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07年第8期,第3-9页
《在“惩恶”与“扬善”之间:奥古斯丁论国家的双重作用》,《史林》2007年第2期,第150-156页
《政治与人的自然本性:奥古斯丁论政治权威的起源》,《思想与社会》第六辑《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281-305页,其修订版以《政治权威与自然本性: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第19卷第14-15章析微》为题,转载于刘擎编:《权威的理由:中西政治思想与正当性观念》,新星出版社2008年12月,第240-269页
《圣奥古斯丁与基督教的进步观念:〈上帝之城〉的背景》(译文,原作者特奥多尔·蒙森),《西学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18-245页,转载于彭小瑜、高岱编:《外国史读本》,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7-192页
《奥古斯丁与多纳特派:宗教强制理论的形成》,《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0-68页
《在政治与伦理之间:奥古斯丁的国家概念》,《中国学术》第二十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9-59页
《“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奥古斯丁思想中的两分倾向》,《现代哲学》2005年第3期,第125-135页,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5年第10期,第25-35页
《穿越时代:奥古斯丁百科全书》(书评),《中国学术》第十九/二十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14-418页
《现代西方史家对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解读》,《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1期,第74-80页
《在婚姻与守贞之间:对奥古斯丁婚姻观的一种解释》,《西学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2153页
荣获成果
于2008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