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是一种从头部两侧伸出的结构,外耳道是一种管状结构,在成人身上约为3厘米长。

外耳收集声波,并将其传至鼓膜。外耳处在头部突出位置,除负有固有的生理功能外,还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耳廓

耳郭大部分由弹性软骨外覆皮肤构成。耳郭有几个凹陷,其中耳甲最深。耳垂(不含软骨)由纤维组织、脂肪和血管构成,易于穿孔取血样及挂耳环。耳郭的血液主要来自耳后动脉及浅动脉;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分布于耳郭皮肤:耳大神经分布于耳郭上部及外耳道以下耳郭外侧的皮肤;耳颞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分布于外耳道以上耳郭皮肤。耳郭上半部外侧面的淋巴引流至腮腺浅淋巴结,颅侧(内侧)的淋巴则引流至耳后淋巴结肿大及颈深上淋巴结。耳郭其余部分(包括耳垂)的淋巴引流至颈浅淋巴结。

于耳垂。耳轮前方有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称对耳轮。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狭长的凹陷,称耳舟。对耳轮前方的深窝称耳甲,其被耳轮脚分为上部的耳甲艇和下部的耳甲腔,耳甲腔通入外耳门。耳甲腔前方的突起称耳屏,后方的对耳轮下部的突起称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有一凹陷,称耳屏间切迹。

耳廓除耳垂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复软骨膜和皮肤。耳廓皮肤较薄,缺乏皮下组织,但血管神经丰富。

耳垂曾是临床上取末梢血进行化验的常用部位,但因操作不便而被弃用。耳郭穴位丰富,中医常行耳针或局部穴位贴药法治疗某些疾病。

外耳道

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因鼓膜位置倾斜,故外耳道的前下壁(3.1cm)较后上壁(2.5cm)为长。外耳道的外侧1/3以外耳道软骨为基础,为软骨性外耳道,内侧2/3以骨为基础,为骨性外耳道。两者交界处较狭窄;狭窄处距外耳门约2cm,外耳道最狭窄处称为峡,有阻止异物进入外耳道侵害鼓膜的作用。外耳道软骨和耳郭软骨相连续,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将耳郭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变直,便于观察。婴幼儿骨性外耳道发育未全,软骨性外耳道的底与顶靠近呈裂隙状,且朝向内前下方,检查鼓膜时,须将耳郭拉向下,耳屏牵向前。外耳道的皮肤薄,与软骨膜及骨膜紧密相连。软骨性外耳道的皮肤富有毛囊皮脂腺及腺,是肿的易发部位之一。耳毛及耵聍具有防虫、防尘、防水和保持空气温暖的作用。外耳道四壁与一些重要结构毗邻:前壁内侧部接颞下颌关节;前壁外侧部和下壁与腮腺为邻。骨性外耳道上壁接颅中窝;后壁与乳突小房为邻。外耳道最深部上方邻接鼓室上隐窝;后上分邻接乳突窦。这些毗邻关系与疾病的蔓延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关。

功能

外耳好像喇叭,能起到收集声音和辨别声音方向的作用。耳廓俗称耳朵。耳廓除了耳垂外,其内部由软骨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耳廓的后面平浅微凸,前面有些回旋凹陷,这些凹陷也起到聚焦和反射声波的作用。

低等哺乳纲的耳廓长而大,附着丰富的肌肉,可向不同的方向旋转,以便测定声音的方向并做出逃避或进攻的准备。人的耳廓运动几乎全部退化。人的耳廓虽然不动,但从前方或侧方传来的声音,可直接入耳。而从后方来的声音虽受到耳廓的影响,但只要将头转到合适的位置仍能判定声音的方向。实际上,准确分辨出声源的方向,需要两侧耳同时倾听,才能辨别清楚。

从耳廓向里的管道是外耳道,呈S形,长约2.5厘米~3.5厘米。其外侧1/3由软骨组成,内2/3是骨质。软骨与骨部交界处最窄,称为峡部。由于外耳道弯曲,故能防外物进入,可保护中耳。在软骨皮肤上长有很多小细毛,并有皮脂腺耵聍分泌油性物质,润滑外耳道,还可预防鼓膜干燥。耵聍具有杀菌和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也可粘住进入外耳道内的小虫及异物,所以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