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拿骚的拉恩河南部的是拿骚城堡。它是拿骚伯爵的世袭领地,因此是荷兰王室(德语:Haus Oranien-Nassau)和卢森堡拿骚/拿骚-魏尔堡家族——卢森堡大公家族的共同祖先城堡。位于拿骚上方的拉恩河谷是施泰因城堡遗址(德语:Steinsche Burg),而在拿骚-舍恩则有海登普茨城堡(德语:Burg Heidenpütz),它是一个城堡遗址(只剩下少于一座废墟的城堡)。该城市还是施泰因城堡(德语:Steinsches Schloss)的所在地,这是帝国自由男爵(Barons)vom und zum Stein的座堡,也是普鲁士改革家和部长海因里希·卡尔,帝国自由男爵vom und zum Stein的出生地。
随机推荐
拿骚(德语发音:[ˈnasaʊ])是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一个城市,面积为17.51 平方公里(6.76 平方英里)。它坐落在拉恩河下游,穆尔巴赫河口,位于林堡安德拉恩和温泉小镇巴德埃姆斯之间,位于拿骚自然公园内,被北部的韦斯特瓦尔德和南部的陶努斯山脉所环绕。该城市位于德荷假日路线——橙色路线上。截至2021年,其人口为4,592人。拿骚因拿骚城堡以及曾经的施泰因和海登普茨城堡而得名,它不仅为周围的地区命名,也为一个显赫的贵族王朝命名,通过这个王朝,直接或间接地为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事物命名,包括:一个主权国家;一个普鲁士省份;荷兰王室;卢森堡公爵家族;巴哈马的首都;库克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以及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纽约州的一个县。
历史沿革
拿骚最早已知的存留提及是在915年的一份文件中,提到了沃尔姆斯主教座堂的Villa Nassova庄园。在1348年,查理四世皇帝授予拿骚镇特权,连同附近的道森瑙和舍恩。劳伦堡的杜多-海因里希伯爵大约在1100年建造了拿骚城堡,他的后代开始自称拿骚伯爵。阿道夫一世伯爵在1292年至1298年7月2日去世期间担任选举的罗马国王。拿骚伯爵与邻近的阿恩施泰因伯爵家族(Obernhof/Attenhausen)结婚,他们是阿恩施泰因修道院的创始人。在1806年神圣罗马解体后,该城市成为了拿骚公国的一部分。拿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了美国B-26 Marauders轰炸机的严重轰炸,三所医院和几乎所有的市中心都被完全摧毁。尽管这个城市有着悠久而多事的历史,但截至2012年,其居民人数还不到5,000人。拿骚城市成为了拿骚公国、拿骚王室和其分支奥兰治-拿骚家族以及黑森-拿骚普鲁士省的名字来源。威廉三世获得了拿骚的头衔。卢森堡大公仍然使用拿骚作为头衔,它也是荷兰王室(称为奥兰治-拿骚)的一部分。它的名字还衍生出了美洲的许多其他命名,例如巴哈马的首都拿骚,以及纽约州的拿骚县。这个名字还出现在船只、建筑物的名称中,甚至是高尔夫中使用的一种赌注类型。
地理
拿骚位于拉恩河下游,介于林堡安德拉恩和巴德埃姆斯之间。在拿骚市区内,穆尔巴赫(德语:Mühlbach (Lahn))流入拉恩河。拉恩河在拉恩施泰因汇入莱茵河。最近的拥有超过10万居民的城市是科布伦茨。其他附近的城市包括维斯巴登、美因茨、波恩和法兰克福。大部分城市(包括市中心在内的拉恩河北部地区)位于韦斯特瓦尔德山脉——拿骚周围的确切部分称为蒙塔巴尔韦斯特瓦尔德(Montabaur Westerwald),山脉的最南端。另一方面,拉恩河南部的拿骚区,包括拿骚城堡,位于陶努斯山脉最北端的山麓——更确切地说是在西部后陶努斯(Western Rear Taunus)。拉恩河是韦斯特瓦尔德和陶努斯之间的自然界限。行政上,拿骚位于莱茵-拉恩县(Rhein-Lahn-Kreis;县治:巴德埃姆斯)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首府:美因茨)。该市由两个区组成:拿骚(包括埃利森胡特、上古特瑙、舍恩、射击场和下古特瑙)和山拿骚(包括拿骚堡、鸡场、科佩尔黑克和朗高)。
交通
拿骚有一个名为拿骚(拉恩)的车站,位于拉恩河谷铁路(Lahntalbahn)上,该铁路沿着蜿蜒的拉恩河从科布伦茨延伸至韦茨拉尔——途径尼德拉恩施泰因、巴德埃姆斯、拿骚、巴尔杜因施泰因、迪茨、林堡安德拉恩和韦尔堡,并在科布伦茨-奥伯韦尔特和科布伦茨-霍希海姆之间跨越莱茵河。靠近拿骚的是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线的两个车站,连接法兰克福和维斯巴登至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和鲁尔区。较近的车站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蒙塔巴尔。第二个车站是黑森州的林堡南(Limburg Süd)。后者是德国唯一一个只有长途列车停靠、没有区域列车连接的车站。在蒙塔巴尔可以换乘前往林堡安德拉恩的列车。
旅游景点
位于拿骚的拉恩河南部的是拿骚城堡。它是拿骚伯爵的世袭领地,因此是荷兰王室(德语:Haus Oranien-Nassau)和卢森堡拿骚/拿骚-魏尔堡家族——卢森堡大公家族的共同祖先城堡。位于拿骚上方的拉恩河谷是施泰因城堡遗址(德语:Steinsche Burg),而在拿骚-舍恩则有海登普茨城堡(德语:Burg Heidenpütz),它是一个城堡遗址(只剩下少于一座废墟的城堡)。该城市还是施泰因城堡(德语:Steinsches Schloss)的所在地,这是帝国自由男爵(Barons)vom und zum Stein的座堡,也是普鲁士改革家和部长海因里希·卡尔,帝国自由男爵vom und zum Stein的出生地。
著名人物
帝国自由男爵
帝国自由男爵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尔·冯·施泰因,普鲁士王国政治家和改革家,1757年10月25日出生于拿骚,他于1807年撰写了著名的《拿骚备忘录》。施泰因来自一个古老的贵族家族,自12世纪以来一直居住在拿骚。家族庄园位于镇中心,称为施泰因霍夫,如今仍然由改革家的后代,坎尼茨伯爵家族所有。他于1831年在塞尔姆区的卡彭贝格去世。
城市的儿女
- 约翰·菲利普·贝特曼(1715-1793),银行家,法兰克福贝特曼兄弟银行的创始人
- 约翰·雅各布·贝特曼(1717-1792),商人和船东,帝国驻波尔多领事
- 西蒙·莫里茨·贝特曼(1721-1782),银行家和赞助人,法兰克福贝特曼兄弟银行的联合创始人
- 阿诺德·伦内贝克(1885-1947),德裔美国雕塑家、平版印刷家和丹佛艺术博物馆馆长
- 沃尔夫冈·弗朗茨(生于1944年),经济学家,1997-2013年任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主席
与拿骚有关的人物
- 康斯坦丁·法尔贝格(Tambov 1850 – 拿骚 1910),化学家和科学研究者
- 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Gut Blumenthal 1878 – 拿骚 1966),将军;蒋介石的军事顾问;1940-1944年德国占领期间比利时军事政府的负责人
词源
在德语中,“nass”意味着“湿润”,而“die Au”(女性名词)——更常写作“die Aue”——可以是“Flussaue”(洪泛平原)或“Auwald”(河岸森林)的简称。它也可以用作“Feuchtwiese”(湿草甸)的同义词。“Au(e)”源自中高德语“ouwe”,与拉丁语“aqua”(水)有关。在语法上正确的形式,“湿润的洪泛平原/湿润的河岸森林”应该是“nasse Au”或“nasse Aue”,但作为地名,它被称为拿骚。在德语区有几个地方叫拿骚,但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以拿骚命名的地方和事物最终都是间接地以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拿骚命名的,因为拿骚地区和拿骚家族都是由它得名的。
参考资料
Natur & Kultur im Lahntal.拿骚旅游局官网.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