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小米
小米是粟(Setaria italica)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朝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小米 原产我国,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最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应属阳曲小米。
生产地区
阳曲县属黄土丘陵地段,地处山西省中部,位于东经112°12'-113°19',北纬37°16’-38°25’,是一个以小杂粮生产为主的贫困山区县。全县辖10个乡镇,124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国土面积206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7万hm^2,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22hm^2。全县境内山岭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平均海拔1000m,垂直高差1301.9m,有72.8%的农耕地分布在海拔800-1200m之间全年降水45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无霜期120-160天,光照充足,土壤种类多,四季分明,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旱作区,适宜于小杂粮生产。小杂粮品种多,面积大,历史上是一个小杂粮大县,是远近闻名的“小杂粮王国”。2009年8月经国家农业部门检测它富含人体所需的5种维生素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
主要特点
阳曲县盛产的小米称为“白马掌小米”,大致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根,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熬成的稀饭黏度恰到好处,米粒溶胀饱满,稀饭与米粒浑然一体、香甜可口。
馈赠佳品
阳曲小米因其产地土壤贫瘠、干旱,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孕育了香甜可口的纯天然、原生态小米,现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知情人到阳曲县朋友家作客,必求主人做一顿小米粥或小米干饭。饭未及端来,就先闻到一种醇朴的米香,再配上些当地的小菜,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阳曲小米很具特色,其色泽蜡黄,颗圆润,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黄,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妇食用。阳曲小米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阳曲小米营养价值高,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其18种氨基酸总量为9.86g/100g、蛋白质9.57g/100g、脂肪3.50g/100g、维生素c10.2mg /100g、维生素e(生育酚)1.10 mg /kg、维生素E(生育酚)11.2 mg /kg、磷 4.53g/100g、钾2320mg/kg、钠5.65mg/kg、镁931mg/kg、钙156mg/kg、能量1577kJ/100g、糖类75.6 g/100g、总粗食纤维6.16g/100g、铁26.9mg/kg、25.2mg/kg、0.026mg/kg、锰1.97mg/kg、碘30.0mg/kg、维生素B10.17mg/100g、维生素B20.74mg/100g,阳曲小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B2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民间常用的滋补食品。在2009年7月22日,阳曲县农委已向国家农业部申报了“阳曲小米”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登记保护,同时委托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阳曲小米”进行了全面检测,经《检测报告书》NO.0907081-227号显示,“阳曲小米”符合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中要求的各项指标,国家农业部农业部已经为阳曲县农委颁发了“阳曲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00″~113°09′00″,北纬37°56′00″~38°09′00″。阳曲小米已注册为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地域特色农产品资源,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效的保护了产品质量和信誉。
历史传说
(一)太后香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后,慈禧率光绪帝及大阿哥溥浚等仓皇出逃。慈禧和光绪都换上了汉族的服装,慈禧穿着蓝夏布衫,梳起一个汉族老妇人的大髻,打扮成一个老村妇的模样。光绪穿着黑色旗袍,裹上黑布战裙一条。1900年9月9日(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六),两宫銮驾抵达阳曲县黄土寨(今阳曲县黄寨村)。太原府知府许涵度、阳曲令白昶接驾,在此地驻一天。饥肠辘辘的慈禧喝了范庄小米稀饭后,连声称赞道:香!实在是香!就这样,“太后香小米”便流传了下来。
(二)白马掌
“白马掌”的传说由来已久,北宋年间的一天,杨延昭骑着白马巡游至晋阳湖,白马渴得厉害,一只前蹄踏进湖中,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白马蹄印处的水没了,而且没水的地面还在不断地向外扩展,后来整个湖面变成了马蹄形的旱地。退水后的马蹄形小盆地三面环山、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湿润,非常适宜谷子等庄稼的生长。杨六郎指引一群遭灾逃荒的难民到此安居落户。后来人们为了感激六郎爷就把这块小盆地起名为“白马掌川”,包括泥屯镇的思西、归朝、松树、苏村、伽东、泥屯、戴庄、中兵、南路、西沟、阳坡、芦家河、白家社、付家窑、杨家井、张家庄、东西青善以及尖草坪区的部分村庄。
泥屯镇白马掌川种植的谷子主要有两个品种:东风亮和朱砂红。东风亮也叫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根,所以当地又称之为“毛尖谷”。朱砂红谷子种皮红色,米色金黄,米味浓香。
相关资料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国传去的。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积约10多亿亩,我国最多,总产量最高,多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说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按成熟迟早可分早、中、晚三熟;以籽粒粘性可分糯粟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