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蝴蝶鱼(学名:Chaetodon wiebeli),又称丽蝴蝶鱼、黑尾蝶、香港蝴蝶鱼或黑帽蝴蝶鱼,是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一种海洋鱼类,原生于西太平洋。
形态特征
魏氏蝴蝶鱼体高而呈卵圆形,深而强烈压缩,头部与宽度相同,吻中短而尖。前鼻孔具鼻瓣。前鳃盖缘具细锯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两颌齿细尖密列,上下颌齿各具7-9列,嘴小且可伸缩,具有细长的牙齿,这些牙齿在属名Chaetodon中被称为“刷牙”。体被中型鳞片,角形至菱形;侧线向上陡升至背鳍第VIII-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鳍基底末缘下方。背鳍单一,硬棘XII-XIII,软条22-25;臀鳍硬棘III,软条18-20。体淡色,后部黄色;体侧前方具6条斜走纹与后方10余条斜走纹成直角相交;体侧自背鳍软条部前方经尾柄至臀鳍中部具黑色弧状带;头部具约等于眼径之黑眼带,仅向下延伸至鳃盖缘。背、臀鳍黄色,后缘具1条黑色带;尾鳍黄色,后缘具1-2条黑色带;余鳍淡色或微黄。
生活习性
魏氏蝴蝶鱼主要栖息于礁区、近海沿岸,包括岩礁及珊瑚礁区。通常成对或成小群体出现,以珊瑚、底栖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食。这是一种卵生物种,在繁殖期间会形成配对。它们可能会独居,主要的觅食技巧是在岩石上吃藻类。可以在4到25米(13到82英尺)的深度找到。
用途
一般以潜水方式捕捉。为观赏鱼类,无食用经济价值。
命名与分类
魏氏蝴蝶鱼于1863年首次由德国鱼类学家约翰·雅各布·考普(Johann Jakob Kaup)正式描述,模式产地为中国的广州市。种名是为了纪念考普的朋友、汉堡动物博物馆的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西米利安·魏贝尔(Karl Maximilian Wiebel,1808-1888)。它属于大型亚属Rabdophorus,可能值得被认定为一个独立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