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帚稿》是一本由虞云国撰写的图书,于2009年3月1日由黄山书社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对交叉叠合专业知识的历史学历程。
图书名:学史帚稿
图书信息:
作 者:虞云国著
出 版 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09-3-1
版 次:1
页 数:348
字 数:300000
印刷时间:2009-3-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07079170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学史帚稿》也折射出我对那些交叉叠合的专业圆圈不断外延的学史历程。吕振羽友人说起过一个圆圈的比喻:你刚开始历史学研究,确定某个断代史或专门史,等于给自己划个专业的圆圈,作为今后致力的范围;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你会发现,在自己划定的专业圈里,有许多课题与其他专业圈的关系,实际上处于一部分交叉叠合的状态,于是,你自然而然地会延伸学史的触角,将其深入到与原先划定的专业圈交叉叠合的相邻圆圈中去;在治史过程中,这种向相邻专业圆圈的不断涉足与括展,既有史料上的,也有方法上的;这样,在你原先划定也有方法上的;这样,在你原先划的专业圈周边,交叉叠合的圆圈就会越来越多,整个专业的交叉叠合的圆圈就会越来越多,整个专业圆圈群也会越来越大。
作者简介
虞云国,慈溪市人,1948年生于上海市。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南部新书》、《高丽图经》、《汉三言》等古籍十余种,发表《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史坛南北二陈论》等论文数十篇。近年的文史随笔结集为《古今多少事》、《水浒乱弹》。
目录
自序
春秋县制新探
汉代杂治考
对汉代孝道的再探讨
西汉前期治国思想上的儒道之争——兼谈章德窦皇后其人与卒年
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的年代
李延年杂考
略论荀彧《公暇记闻》里的中越关系史料
中国传统归纳方法的近世转型
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吕思勉与新史学
不为乾嘉作殿军——陈垣与新史学
世间已无陈寅恪
陈寅恪历史学方法论
史坛南北二陈论
程应缪的史学研究
探寻历史的通解——评《中国历史通论》
泱泱大国的人口史巨著——评6卷本《中国人口史》
文化史年表编琐议
经典作家对拿破仑·波拿巴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和启示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村落共同体(译文)
试读部分章节
春秋县制新探
中国历史上,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是秦统一中国以后的事情,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史记.商君列传》)政策的继续。但县制的产生还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对此,前人已有研究,作了论断。本文试图对旧说中一些观点略作辨正,以就教于史学界。
一、春秋史料中“县”之涵义
在有关春秋史料中,“县”以名词出现时,多与典制有关。稍予辨析,可知“县”一词具有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涵义:
第一种涵义指县鄙。周初封建(本文“封建”一词均指裂土分封的意义),就每一封国而言,“国,郊以内也;鄙,郊以外也”(《国语·齐语》韦昭注),“国有都鄙,古之制也”(《国语.楚语》)。从《国语·齐语》所载管仲“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的说法及其为齐国规划国鄙制度的史实,可以推断,凡国以外地区都是鄙,国指封国的国都,而鄙就是相对国都而言的较为鄙远而广大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