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山群是一系列以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岩石地层,主要由中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构成。这一地层群最早由浙江省石油地质队于1959年在浙江永康县与缙云县之间的磨石山上命名。
形成特征
磨石山群的地层特点表现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杂着沉积岩。其中包含了多种化石种类,如鱼类Mesoclupea showchangensis、叶肢介Yanjiestheria spp.、昆虫Ephemeropsis trisetalis、瓣鳃纲Ferganoconcha-Mengyinaia组合及虾、爬行纲以及植物孢粉等。这些化石表明了该地层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即火山喷发期间及其间歇期的河湖相沉积。磨石山群的底部与下覆的竹客组通过整合接触,或者不整合于毛弄组之上;而其顶部则被馆头组不整合覆盖。该群包含的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茶湾组、九里坪组和祝村组等地层均有详细描述。
命名历史
磨石山群的命名工作始于1959年由浙江省石油地质队在浙江省永康县与缙云县之间的一座名为磨石山的地方完成。随后,李春昱在1961年对这一地层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参考资料
磨石山群.华东地质.2024-10-31
酸性火山岩早成岩期岩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新西兰北岛Taupo火山带Waiotapu地热区火山喷口堆积物为例.酸性火山岩早成岩期岩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新西兰北岛Taupo火山带Waiotapu地热区火山喷口堆积物为例.2024-10-31
河湖相沉积.地球科学在线.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