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辞典》(The Devil's Dictionary),是由美国记者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编纂的一部带有讽刺意味的辞典。这部作品通过幽默和讽刺的定义来解剖世界,揭示了人类文明的缺陷和人性的弱点。全书风格类似于杂文,以辛辣、调侃的语言,富含深刻的哲理和尖利的讽刺,让人在开怀一笑之余,不禁掩卷沉思。
《魔鬼辞典》最初为杂志和报纸系列连载,后汇编成书。尽管最初接受程度褒贬不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书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被广泛引用、频繁翻译,并经常被模仿,赢得了全球声誉。
创作历程
这部词典是在三十年间为杂志和报纸系列连载而写成的,比尔斯的机智定义在他将它们汇编成书之前就被模仿和剽窃了多年。最初对书籍版本的接受程度是褒贬不一的。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魔鬼辞典》的地位不断提升,被广泛引用,频繁翻译,并经常被模仿,赢得了全球声誉。
获得荣誉
尽管最初的接受程度褒贬不一,但《魔鬼辞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它不仅被评为“美国文学百大杰作”之一,还被《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杰森·兹维格誉为“可能是美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品,也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文章摘录
道歉(apologize):为将来的再次冒犯打下伏笔。
外交(diplomacy):一种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说谎的爱国主义艺术。
教育(education):它向智者揭示他们所知无几,却向愚人掩盖他们的无知。
嫉妒(envy):一种最无能的竞争。
强盗(freebooter):一个小本生意的征服者,他掠夺的东西还不够多,不足以为他披上神圣的外衣。
幸福(happiness):想到另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就涌现于心的一种愉快感。
天堂(Heaven):在这么一个地方,恶人们不再向你唠叨他们的私事,因而不至于扰得你心烦意乱;而当你讲个人琐事的时候,好人们一个个都洗耳恭听。
奇迹(miracle):偏离常规的、无法解释的行为或事件,比如说,在玩扑克牌时用四个老K和一个尖子(A)打败四个尖子一个老K。
不幸(misfortune):这是一种决不会错过的好运。
机会(opportunity):一个抓住失望的好时机。
下流话(rebaldry):谁挑剔我的毛病,谁说的就是下流话。
电话(telephone):这是魔鬼的一种发明。由于它的问世,想要把某些讨厌的家伙拒之千里之外是不可能的了。
昨天(yesterday)这是青年人的婴儿期,中年人的青年期,老年人的整个过去。
作者简介
安布罗斯·比尔斯(Bierce,Ambrose)(1842–1913,后失踪),美国记者、短篇小说、传说与讽刺小说作家,1842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梅格斯县。著有短篇小说《鹰溪桥上》(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1891),短篇小说集《在人生中间》(In the Midst of Life)(1891),《这样的事情可能吗?》(Can Such Things Be?)(1893)等,以及这部为他带来许多声誉、也承载许多争议的书——《魔鬼辞典》(The Devil's Dictionary)(1911)。由于他对人类文明提出质疑,用幽默、讽刺与调侃的方式表现他对人类及其文明的沉思,故又被称为“苦涩的比尔斯”(Bitter Bierce)。比尔斯1913年隐身于战火纷飞的墨西哥,从此杳无音讯。
参考资料
魔鬼辞典.豆瓣读书.2024-06-09
魔鬼辞典.豆瓣读书.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