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花径

花径

花径,又名花径公园、庐山花径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花径在唐朝被誉为“庐山第一境”,曾是庐山历史上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公元816年,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在此地写下七绝《大林寺桃花》,因此花径又被称为“白司马花径”。

花径建于1953年,旨在纪念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公园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门横额刻有“花径”二字,两侧分刻“花开山寺”、“永留诗人”一联。花径现有花径亭、景白亭、花卉陈列厅、动物园及花径湖诸景。花径亭为伞顶红柱的方形石亭,是白居易当年赏桃花写诗的地方,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为白居易手书。花径湖以其形似提琴,又名庐山如琴湖,为1961年兴建的人工湖。1988年,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建成。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了白居易石像,立于如琴湖畔。

花径是庐山旅游一线第一个景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文化内涵丰富,有着丰富的“桃花文化”资源。

历史典故

唐朝元和十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曾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九日这天和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17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的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感慨万千,像遇到知音一样,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欣赏桃花兴致大发,随后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

地理环境

景点介绍

在湖畔,可以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里面有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这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很高兴。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景白亭,系一尖顶方亭,坐东朝南,木石结构,铁瓦飞檐,亭前立陈三立撰《景白亭记》石碑,详细记述了建亭的始末。

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占地65㎡,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

草堂东面有一股瀑布,水悬一米余,灌入石渠中,水声如抚琴瑟。

交通信息

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庐山如琴湖畔,可沿大林路步行直达。

有关诗词

五绝·庐山花径

李忠

花径林中秀,草堂池后幽。

当年司马聚,今日我来游!

孙德振诗

庐山花径

睨竹草堂依水开,抚琴花径问诗来。

桃源是处无长恨,峰影沉浮一镜裁。

参考资料

花径.九江市人民政府.2023-11-06

花径公园.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4-04

网媒记者花径赏四月桃花 大赞庐山风景独好.天津北方网.2024-04-04

花径.央视网.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