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华夏上古神系

《华夏上古神系》是朱大可于2014年创作的图书,由人民东方传媒/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在2014年6月在上海举办了新书研讨会。

内容简介

《华夏上古神系》独辟蹊径地探研中国上古文化和神话的起源,发现并证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话均起源于非洲,这是继美国学者发现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发现全球语言源于非洲之后,第三个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贡献,有助于修正人类文化起源的传统观点,向西方主流人文阐述体系注入“中国元素”。书中论证女娲盘古王母娘娘等上古大神的“外来身份”,提出秦朝的制度原型来自波斯等,揭示中国先秦神话是“亚洲精神共同体”的结晶。

《华夏上古神系》为朱大可耗费20多年时光的研究成果。全书以跨文化的全球视野,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符号学、神话学、语音学等工具,对中国上古文化的起源、尤其是神话的起源和流变,通过独辟蹊径的探索,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这些观点颠覆晚清以来的学界定见,为认识华夏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传承本土历史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作者在书中提出“神名音素标记”概念,根据它找出水神系(N)、地神系(G)、日神系(H/S)、主神系(A/O/E),母神系(M),风神系(F/V)、木神系(D/T)、冥神系(M)、始祖神系(M、I、E、B/P)、妖灵(U/V/W、R/L、S)、祭司(SA)与巫师(MA)、人文英雄(H)等等,架设起规模庞大的全球“巴别神系”,而这是非洲智人越过红海之前已经拥有的精神遗产。

作者还发现了“主神音素递增效应”,认为以人类祖先出发地非洲为原点,距离非洲越远,各民族(文明)主神的音素会越多,神的名字会被不断加长。这个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巴别神系只能源自非洲而不是其他地区。

作者反对用“共时性结构”(如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解释“文化相似性”现象,认为文化传播所建立的“历时性结构”,才是文明生长的主要模式。作者同时提出“亚洲精神共同体”概念,认为亚洲各大文明(苏美尔、亚述波斯印度和中国)之间,在上古时期有着极为密切的文化关联,原型的自西向东运动,是它的主要传播模式。书中论证提出秦朝的制度原型来自波斯,楚文化是本土文化、黄河文化和印伊文化的“三元组合”,王母娘娘的原型是印度大神湿婆(西王),等等,揭示中国先秦神话是“亚洲精神共同体”的结晶。

该书不仅对民国以来的神话研究做了系统性梳理,还对诸神的“身份”和“原型”,展开“神话侦探学”式的追问,建立起一个包含二十位神祇的“华夏上古神系”(八主神,二十辅神),此举的意义在于,为搭建中国上古神话再认识、再书写与再阐释的公共平台,提供坚实的逻辑支持。

作者认为,高度开放,博采众长,继而实现超越,完成原创,是华夏文化精神的伟大特性,也是其卓立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主因。这些观点颠覆晚清以来的学界定见,为认识华夏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传承与反思本土历史传统、推动中国文化的未来复兴,提供了富有卓见的启示,可视为1949年以来中国学术的重大收获。

作者简介

朱大可,当代文化批评家,学者,小说及随笔作家。主要著述有专著 《流氓的盛宴》,文集《燃烧的迷津》、 《话语的闪电》、《记忆的红皮书》、《孤独的大多数》、《朱大可守望系列》(5卷)等;主编教材《文化批评》、年鉴《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1-8卷)等。

参考资料

华夏上古神系 (豆瓣).豆瓣网.2021-05-0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