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在修行过程中会经历十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障碍,这些障碍被称为十障。通过克服这些障碍,菩萨能够逐渐获得智慧的自由。
详细解释
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会在十个阶段中依次克服十种障碍,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十个阶段分别是:
初地
在此阶段,菩萨将断除异生性障,也就是世俗众生的本质障碍,这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烦恼和无知造成的。通过这一过程,菩萨能够证悟适行真如,即适合修行的真实本质。
第二地
在这个阶段,菩萨将消除邪行障,这是一种由错误的行为观念引起的障碍。这种障碍阻碍了菩萨正确的行为,因此称为邪行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最胜真如,即最高贵的真实本质。
第三地
在第三地,菩萨将破除暗钝障,这是一种使菩萨在修行时感到迟钝和困惑的障碍。这种障碍使得菩萨难以保持专注和记忆,因此被称为暗钝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胜法真如,即超越平凡的真实本质。
第四地
在第四地,菩萨将摆脱细惑现行障,这是一种细微的迷惑,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存在的执着。这种障碍源于对实体存在的误解,因此被称为细惑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无摄受真如,即不受束缚的真实本质。
第五地
在第五地,菩萨将克服下乘涅槃障,这是一种倾向于追求小乘禅定的倾向。这种障碍导致菩萨不愿意继续追求大乘佛法的更高境界,因此被称为下乘涅槃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无别真如,即没有区别的真实本质。
第六地
在第六地,菩萨将化解粗相现行障,这是一种对染污和清净状态的执着。这种障碍导致菩萨无法真正理解无染无净的状态,因此被称为粗相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无染净真如,即超越染污和清净的真实本质。
第七地
在第七地,菩萨将清除细相现行障,这是一种对生灭现象的执着。这种障碍导致菩萨无法真正领悟无生无灭的境界,因此被称为细相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法无别真如,即法无差别的真实本质。
第八地
在第八地,菩萨将解决无相加行障,这是一种在无相状态下进行修行的困难。这种障碍导致菩萨在修行时需要借助额外的努力,因此被称为无相加行障。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不增减真如,即不会增加或减少的真实本质。
第九地
在第九地,菩萨将克服不欲行障,这是一种不愿从事利益他人行为的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导致菩萨在修行时更注重个人的利益,而不是普遍的利益。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智自在所依真如,即智慧自由的基础。
第十地
在第十地,菩萨将突破法未自在障,这是一种尚未完全掌握所有法则的障碍。这种障碍导致菩萨在修行时无法完全自主地运用各种法则。通过克服这个障碍,菩萨能够证悟业自在所依真如,即能够自主运用各种法则的真实本质。
参考资料
《十障》.在线汉语大词典.2024-11-01
【十障 】.佛教辞典.2024-11-01
十重障.佛学大辞典.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