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路
安庆路,元代行政区名。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庆府置安庆路,治怀宁县(今安徽安庆市)。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为宁江府。
自元初始置安庆路,至元末改宁江府,安庆路建制存在84年。安庆路与怀宁县同治宜城,在今安庆市老城区。安庆路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岳西、桐城市两县市以南,枞阳县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建置沿革
宋景定元年(1260年),安庆府改筑宜城,并迁怀宁县治为附郭。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庆府为安庆路(治怀宁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安庆路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安庆路为宁江府。
明洪武六年(1373年),复称安庆府,直隶南京。
清代仍为安庆府,属安徽省。
今为安徽省安庆市。
文献记载
新元史
安庆路。下。宋安庆府,属淮南西路。至元十二年,宋将范文虎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抚司。十四年,改安庆路总管府,属黄蕲州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旧领怀宁、宿松县、望江县、太湖、桐城市五县。至元二年,析怀宁县境置山县。户三万五千一百六,口二十一万九千四百九十。领司一:
县六:
怀宁,中。
宿松,中。天历初,立铁柱于小孤山,号海门区第一关。
望江,下。
大潮,中。
灊山。下。本怀宁县之清代、玉照二乡地。宋立四寨,仍隶怀宁县。至无中,置野人原寨。至治间,始析置灊山县,以山为名。
明史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
安庆府元安庆路,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宁江府,壬寅年四月曰安庆府。领县六。
*即元至正辛丑年(1361年)。
大清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卷七十六
安庆府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市之域春秋时为皖国及舒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皖县属庐江郡后汉建安末徙庐江郡来治三国属吴晋初仍属庐江郡安帝改皖置宁县兼置晋熙郡【见宋书州郡志而晋志作刘彻置】宋齐因之梁末置豫州太宝元年改曰晋州北齐天保六年改曰江州陈大建五年复曰晋州隋开皇初郡废改州曰熙州大业三年改曰同安郡唐武四年改曰舒州六年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天宝复曰同安郡至德二载改盛唐郡乾元元年复曰舒州属淮南道五代十国初属后属南唐宋初亦曰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置徳庆军节度绍兴三年改属淮南西路十七年改曰安庆军庆元元年升为安庆府【以赵扩潜邸也端平三年移治罗刹洲又移杨槎洲景定元年改筑宜城即今治】元至元十四年置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初改曰宁江府六年复曰安庆府直隶南京本朝属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