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西港镇

西港镇,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地处海港区西部,截至2018年末,西港镇户籍人口17314人。

1996年1月,合并秦皇岛白塔岭乡、归提寨乡建西港镇。截至2020年6月,西港镇辖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河北大街西段328号。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港镇常住人口为35532人。

获得荣誉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己任,抓班子建设增凝聚力、抓干部队伍建设增战斗力,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各项工作制度,镇村班子团结,工作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09-2010年,全镇荣获了市级和省级文明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获得区级年度工作实绩突出单位称号。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效显著,村容村貌和群众文明素质等得到明显提高,倪庄村、归提寨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镇治安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为全镇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计划生育、民政、土地及科学教育文卫等各项工作开展均达到区定标准。

历史沿革

秦皇岛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驻于此,派燕人卢敖入海求仙,秦皇岛由此留下一个“中国第一”: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名号冠名的城市。

1961年,建孟营公社。

1982年,孟营公社更名白塔岭公社。

1984年,撤销白塔岭公社,设白塔岭乡。

1996年1月,合并秦皇岛白塔岭乡、归提寨乡建西港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西港镇辖东白塔岭、西白塔岭、前道西、山东堡、后道西、倪庄、杨道庄、偏坡、归提寨、南大寺、新店子、下庄、慕义寨、大乐安寨、小乐安寨、公富庄1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西港镇辖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河北大街西段32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港镇地处海港区西部,东临汤河,南拥秦皇岛市河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西海滩浴场,西接北戴河区,北连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2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8.5平方千米,水域0.5平方千米。

水文

西港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南大寺河,从北向南流经境内新店子村、南大寺村,长3千米,流域面积21.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3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西港镇辖区总人口193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70人,城镇化率8.1%。另有流动人口4800人。总人口中,男性9889人,占51.2%;女性9425人,占48.8%;14岁以下3187人,占16.5%;15~64岁14369人,占74.4%;65岁以上1758人,占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9120人,占99%;有满、回、蒙古、藏4个少数民族,共194人,占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47‰,人口死亡率6.11‰,人口自然增长率6.3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66人。

2017年,西港镇常住人口21498人。

截至2018年末,西港镇户籍人口17314人。

2021年6月21日,根据海港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港镇常住人口为355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西港镇财政总收入551.21万元,比上年增长27.8%。

2018年,西港镇有工业企业3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农业

2011年,西港镇农业总产值4879万元,比上年减少5.6%。生产粮食0.13万吨,人均67.3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7635元。其中耕地面积1.68万亩,人均0.87亩;林地面积0.74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13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花生产量60吨;蔬菜种植面积215亩,产量673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豆角、茄子、西红柿、黄瓜,其中白菜301吨、豆角87吨、西红柿84吨、黄瓜57吨、茄子57吨。水果产量885吨,主要品种有桃、梨,其中桃350吨,梨490吨。

2011年,西港镇畜牧业总产值234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其中生猪饲养量0.43万头,年末存栏0.43万头;牛饲养量408头,年末存栏408头;家禽饲养量8.3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541吨,其中猪肉316吨,羊肉3吨;禽蛋222吨,鲜奶0.17万吨。

截至2011年末,西港镇累计造林7370亩,其中防护林945亩,经济林642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万株,林木覆盖率16.9%,活立木蓄积量23075立方米。

2011年,西港镇渔业总产值1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7%。渔业以海水捕捞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4791.9亩。人工海水养殖贝类4791.9亩,产量300吨;鱼塘养殖面积27公顷,产量52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45艘,水产品总产量705万吨。

工业

2011年,西港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46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485万元,比上年减少20%。

经济招商

西港镇着力加强发展环境建设,以战略性的眼光抓住旧村改造、城市西扩等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经济实力,以“优中选优”的理念吸引优质项目进驻,为延伸产业链条、调整经济结构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推进科学发展,西港镇以城市化为突破口,瞄准城建、旅游、商贸三大类项目,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2013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个。为保证项目顺利落地,镇党委政府强化“一把手”抓项目和项目领办制,盯住“项目信息、材料报批、手续办理、项目落地”等关键环节,确保专人落实、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随着招商引资和新村建设的有序推进,西港镇旅游产业悄然升温。镇党委政府坚持特色与精品并重,制定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具有西港镇特色的旅游经济。如今,以法云寺为代表的民俗宗教游,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游,以香格里拉市广顺镇第一观等项目为依托的商务会展游,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西港镇有幼儿园(所)6所,在园幼儿180人,专任教师25人;小学5所,在校生2081人,专任教师1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37人,专任教师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西港镇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职人员200人,年演出近20场次,观众达近万人次;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500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龙、舞狮、秧歌等。

2011年末,西港镇有体育场地7处,体育社团2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西港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万人次。

2011年,西港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万人,参合率97.41%;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6岁,其中男性74岁,女性78岁。

社会保障

2011年末,西港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9户,人数780人,支出16.3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城市医疗救助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人次,共支出8.88万元。

2011年,西港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4户,人数258人,支出18.63万元;每户年均0.15万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0.4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人,支出1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医疗救助1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人次,共支出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临时救济17人次,支出1.6万元,比上年增长8.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4万元,比上年增长8.2%。社区服务设施1个,为慕义寨村幸福院,有4张可供居住的床位,另有厨房及相应的设施。新增就业人员149人,有12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年共帮助4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2011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828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人,其中参保职工2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7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80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83人,比上年末增加67人。

发展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区全会精神,按照镇党委提出的“1234”发展战略(“1”是指以城市化为目标,“2”是指城建经济和旅游立市两大战略,“3”是指现代城市发展区、行政教育后勤服务区和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区三大平台,“4”是指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和旅游立市、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四项重点工作),统筹城乡,兼顾各方,创造西哈努克港发展新业绩,夺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西港更大胜利。

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位于市区西部,交通便利,为秦皇岛市文化中心区,民风朴实,群众文明素质较高,文化底蕴充实,社会治安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深入人心。

旅游优势:镇域内有5公里海岸线,沿线有秦皇岛国家森林公园、秦皇岛西浴场、新澳海底世界等已成型人文、自然景观,周边金梦海湾项目高端商务酒店正在建设,东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法云寺基本建设完毕,多次举办法会等活动,辖区旅游景观元素齐备。

科学教育优势:燕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驻在域内,具有丰富的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持,随着高校技术产业外移,发展科技事业条件优厚,文化氛围浓厚。

基层基础工作优势:镇村干部团结,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政令畅通。各村班子健全,有8个村村书记、主任1人兼;干部素质较高,有群众威信,工作高效。

交通

2011年,西港镇境内已形成由205国道、西外环路及村级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5国道境内长5千米,双向8车道。县级公路引清路1条,总长12千米。境内始发站公共汽车有6路和12路,过路车有34路、31路和快线车。

文化

地名由来

西港镇因位于海港区最西端而得名。

参考资料

权威发布!海港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来了.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2021-08-1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