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联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市义安区东北,铜陵、无为市、繁昌区三地交界处。2004年由原铜陵县永丰乡、流潭乡合并而成,因地处东联圩得名,2017年8月8日经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乡设镇。镇域总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16953人(2020年)。
历史沿革
清属白二耆、白三耆(由原白马耆分)。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耆为区、保,境域属于北二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前,属凤心区。
1950年7月,改名七区。
1952年10月,改名犁桥区。
1956年4月,划属钟仓区。
1957年2月,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平2乡从钟仓区析出。
1958年9月,因撤县并市划属顺安区。
1959年4月,因铜陵县建制恢复和公社体制之建立,成立五丰公社、钟仓公社。
1959年12月,五丰公社并入钟仓公社。
1961年11月,和平公社从钟仓公社析出。
1963年3月,撤五丰公社,分设流潭公社、马中公社。
1973年3月,马中公社与和平公社易地命名,并对所辖生产大队进行调整。
1983年4月,改流潭公社、马中公社为流潭乡、马中乡。
1984年9月,改马中乡为永丰乡。
2004年5月,流潭乡与永丰乡整建制合并成立东联乡。
2017年8月8日,义安区撤销东联乡建制,设置东联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东联镇辖毛桥、玉楼、联合、合兴乡、水浒、莲湖区、莲西、复兴、墩上、郎丰、新河、长河、永丰县、西埂、东埂15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东联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毛桥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联镇地处铜陵市东北部,东濒黄浒河与芜湖市繁昌区隔河相望,南与顺安镇、钟鸣镇接壤,西与西联乡毗连,北临长江。
地形地貌
东联镇境内地势平坦,地形大部为平原。最高点玉楼架子山,海拔13.6米;最低点复兴大站,海拔8.5米。
水文
东联镇境内主要有天河区、丰字河、南干渠、主干渠等内河水系。境内河道长50.2千米。
自然灾害
东联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自然资源
东联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玉楼山铁矿,地质储量2万吨,可采储量为1.5万吨。
人口
2011年末,东联镇辖区总人口26636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520人,占99.7%。
截至2017年末,东联镇常住人口2.78万人。
截至2019年末,东联镇户籍人口2800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东联镇财政总收入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东联镇有工业企业2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9个。
农业
2011年,东联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农业耕地面积2960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水生蔬菜;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
工业
2011年,东联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4.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96%。形成以电力能源、钢铁、阀门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企业10家,职工38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规模工业产值24.1亿元。
商业
2011年,东联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商业网点63个,职工153人。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3600万元。
交通
东联区位优越、通行便捷,是交通枢纽重地。东联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濒黄浒河,南与顺安镇、钟鸣镇、金桥工业园区接壤,西与西联镇隔河相望,北带常江。东联镇境内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京福高铁、宁安高铁、铜巢高速穿境而过;高铁铜陵北站、铜南宣高速铜陵北出口近在咫尺;城乡半小时、高速一刻钟、高铁十分钟交通网基本形成;“村村通”、“组组通”道路实现全乡覆盖;东联已开通运营27路公交,拟增开高铁北站经朱永路至铜陵市区公交,实现乡域内公交的“十”字布局;朱永路、临津路、坝白路、永新路、纵八路、新山路、东大堤、永太路、横七路等“四纵四横”路网全面建成。长江滨江岸线建有万吨级港口协诚码头。水路、铁路、公路连为一体,形成独具优势的交通网络。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东联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1万册;书法、农民舞蹈队伍达80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东联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50人;小学6所,教学点1个,在校生1282人,专任教师1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65人,专任教师6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东联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门诊部(所)15个;病床6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48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7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2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东联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户,人数38人,支出98292元,比上年增长6%,月人均215元,比上年增长5%;城市医疗救助77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4户,人数907人,支出137.2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26元,比上年增长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万元,比上年增长5%。社会福利费25万元,比上年增长5%;敬老院1家,床位1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万人,参保率9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东联镇有邮政所1个,业务收入1000万元,其中纯收入200万元。征订报纸、期刊0.2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3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9%;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16万户。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东联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人文
毛桥老街自古繁华,该地的姚显公祠、文昌庙仍然留存。玉楼村的燕子石、明代黄连古树还留存着美丽的玉楼山传说。始建于赵昚淳熙年间的赵祠戏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现存最大的古戏楼。内部仍保存大量精美木雕,对研究皖南的建筑历史具有极大参考价值。东联的家谱修撰也蔚然成风。查氏、赵姓等宗谱均载有孝亲、敬长、睦邻、崇俭、贵勤等家风家训,教导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之道。龙灯文化历史悠久。每年正月,乡间的一些大姓之户均自发举办龙灯会、表演龙灯舞,接龙灯、送龙灯、唱龙歌,以此为族人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11年末,东联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16个,藏书1万册;书法、农民舞蹈队伍达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