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甲状旁腺腺瘤。
适应证
甲状旁腺切除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 甲状旁腺腺瘤,约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例的92%。
- 甲状旁腺增生症,占7%。
- 甲状旁腺癌,占1%。
术前准备
在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
- 测定血液中的钙、尿钙、磷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含量。
- 检测肾脏功能,并检查是否存在尿道结石。
- 进行X线摄影,评估骨骼脱钙情况。若出现骨质疏松症和脱钙变化,建议患者卧床休息,以防发生病理骨折。
- 使用B超、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上纵隔充气造影或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明确肿瘤的位置。
麻醉
甲状旁腺切除术通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或气管内插管麻醉。
手术步骤
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体位和切口的选择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似。
2. 在甲状腺暴露过程中,遵循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操作步骤。
3. 对甲状旁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
- 探查四个甲状旁腺的常规位置。首先从甲状腺右叶开始,切断并结扎右侧甲状腺中静脉,然后使用止血钳或牵引线将甲状腺向前方牵引,以便在甲状腺背面发现右侧的甲状旁腺或腺瘤。正常的甲状旁腺呈现橙色,卵形,大约5毫米 × 3毫米 × 2毫米。左右两侧各有两枚甲状旁腺。如果其中一枚腺体呈现出红色棕色并且肿胀,很可能是腺瘤。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腺体比正常情况下更大且大小不均匀,颜色呈黄红色,那么应该怀疑是增生。甲状旁腺癌通常是圆形的,因为其包膜增厚而呈灰色,常常与周围的组织粘连在一起。如果没有在右侧发现可疑病变或增生,那么应该继续探查左侧。
- 探查异位甲状旁腺瘤。通常分为三个解剖区域进行探查:颈部甲状腺区、胸骨柄后区和上纵隔区。如果颈部没有发现病变腺体,那么应该劈开胸骨探查上纵隔或胸腺。在纵隔内的旁腺瘤几乎都位于胸腺内部。
4. 摘除病变的甲状旁腺:
- 轻柔地分离肿大的腺瘤周围的组织,切断并结扎进入和离开的血管,完整地摘除腺瘤。
- 如果发现有两个以上的甲状旁腺显著肿大,可以判断为增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探查所有四枚甲状旁腺,选择其中之一切取一部分组织进行冷冻切片检查。当病理确认为增生时,可以摘除三枚甲状旁腺,只留下不超过40毫克的一枚甲状旁腺来保持正常的功能。
- 如果确诊为甲状旁腺癌,应该切除同侧甲状腺叶及其峡部,以及颈总动脉前面的疏松结缔组织、气管周围的脂肪组织和淋巴结。如果癌肿的包膜没有破裂,可以保留喉返神经。如果肿瘤已经破裂或者与喉返神经粘连、浸润,那么应该一起切除。
5. 缝合颈前肌和皮肤切口。甲状旁腺腺瘤摘除后,应对伤口进行可靠的缝合止血。一般不需要放置引流物,直接缝合切口。对于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癌,手术范围较广,伤口较大,应放置胶皮片或胶皮管引流。切口缝合的方法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类似。
术中注意事项
在手术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可能由腺瘤、增生或癌症等多种不同的病变引起,因此在手术中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区域逐一探查并寻找有病变的甲状旁腺。一旦找到病变,应及时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并根据病理报告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
- 寻找病变的甲状旁腺可能会比较困难,既需要了解甲状旁腺的正常解剖位置,也需要知道可能出现的变异位置。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耐心地查找。如果在正常位置或颈部区域无法找到病灶,必须探查前纵隔或胸腺。可以从颈部切口胸骨柄上的凹陷开始,轻轻地逐步分离胸腺,最终通过胸骨后部将胸腺拉出。如果分离遇到困难,可以劈开上段胸骨,探查或切除胸腺。
术后处理
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具体措施包括:
- 监测血钙和磷的变化。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不足,术后1至3天内可能会出现手足抽搐。此时需要静脉注射10%氯化钙,并口服维生素D3。如果四周后血钙仍然偏低,可以给予二氢速变固醇。
- 注意尿量。由于甲状旁腺素不足,术后应密切观察尿量。如果尿量较少或无尿,应通过静脉输液进行纠正。
- 其他方面的处理,如局部切口引流、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均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同。
参考资料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的介绍.39健康网.2024-10-30
甲状旁腺切除术.医学导航.2024-10-30
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后如何护理?.百度.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