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生资本集团

张謇南通市创建的以大生纺织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民族资本集团。大生集团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按张的地方自治主张,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进行了市政建设和水利建设,从而使南通成为文化比较发达的近代工业城市。

基本介绍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的以大生纺织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民族资本集团。张謇于1895年开始集股在南通筹建大生纱厂﹐1899年建成投产﹐后称大生一厂﹔1907年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市)建成大生二厂。1911年两厂共有纱锭六万六千八百枚﹐资本近二百万两(规元)﹐其中一厂有官股五十万两。张謇又相继创办了资生铁厂﹑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翰墨林印书局﹑大达轮船公司﹑通海垦牧公司﹑同仁泰盐业公司等二十一个企业。1910年深圳市大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资总额为三百三十八万七千两。集团的骨干人物有张 (张謇之兄)﹑沈均﹑高清﹑蒋锡绅等。民国成立后﹐大生资本集团创办了淮海实业银行和通燧火柴厂等企业﹐又在苏北沿海兴办了二十三个盐垦﹑垦植公司﹐垦地四百一十八万亩﹐主要用于植棉。并于1921年在海门区新建南通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1922年起﹐大生一﹑二﹑三厂分别改称大生第一﹑二﹑三纺织公司。1924年新建大生八厂﹐后称大生第一纺织公司副厂。四个厂共有纱锭十六万枚﹐布机一千三百四十二台。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数年间﹐是大生集团的全盛时期﹐1921年资本总额达二千四百八十余万两。大生集团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按张謇的地方自治主张﹐在南通市兴办了一系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进行了市政建设和水利建设﹐从而使南通成为文化比较发达的近代工业城市。 1922年起﹐大生各纺织厂连年亏蚀﹐债务不断增加﹔一厂结亏为三十九万多两﹐负债总额达到一千二百四十二万余两﹐二厂结亏为三十一万多两﹐负债总额也达三百五十二万两。从此大生资本集团迅速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到1925年﹐大生资本集团的情况愈益恶化﹐仅一厂负债已高达资本总额的258.89%。当年 7月﹐由上海方面的中国﹑交通﹑金城﹑上海四家银行和永丰﹑永聚钱庄组成债权人团﹐全部接办了大生各厂。1935年二厂终于倒闭。张謇所办的其它事业﹐也处于停滞以至衰落状态。张謇于1926年逝世后﹐他在大生集团的首脑地位由其子张孝若继承。张孝若于1935年病逝。抗日战争中﹐大生集团所属各厂均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利用其在大生纺织公司中的官股地位﹐力图予以控制。大生集团对官僚资本进行了抵制。通过股东会竞选﹐国民党CC系洪兰友任大生纺织公司董事长﹐张謇之侄(张 之子)张敬礼任公司经理。 1948年﹐大生集团尚存的企业有大生纺织一﹑副﹑三厂和电厂﹑冶厂﹑油厂﹑面粉厂﹑酒厂﹑火柴厂﹑印书局﹑轮船公司等。盐垦﹑垦植公司早已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生集团所属企业﹐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

参考资料

大生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天眼查.2024-11-0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