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大乘佛学

《中国大乘佛学》是1984年黎明文化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东美

内容介绍

方先生對中國大乘佛學的用語为「變成純粹中國人的根本思想」,至於理論上的進展,則是以「備天地、兼萬物」的意旨說之,這一方面是傳統儒道共同的哲學精神,另方面它的重點即在主張人與天地萬物的同體關聯,就這個意旨而言,其實是說得儒道兩家共有的人追求天道的理想,而致與天道精神一致而成就最高完美人格,兼及化成天下的哲學理想。更準確地說即是人生哲學本位的儒道哲學,本質上是一套實踐哲學系統,系統中有對天道的討論,即其形上學部分,更有人道的討論,即其工夫論與境界論部分。但方先生更重視儒道兩家共有的美化世界的哲學立場,亦即不只人類追求自己的向上超昇,更有人類救助他人以致人人超昇而致建構理想世界的宗旨,此即「備天地、兼萬物」之意旨。而方先生即認為中國大乘佛學即是領受了這個精神,因此說「它已經在中國人精神領域內生了根」,亦即它就是中國的哲學系統之一了。

作者介绍

方东美(1899-1977)名珣,字德怀,后改字东美,曾用笔名方东英,安徽桐城人。

方东美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始终能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

他曾自我评价,从家庭传统来说他是一个儒家,从气质上说他  是一个道家,从宗教启示上说他是一个佛教徒,从教养上说他是西方的。他把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新儒学看成中国哲学的四大传统。

方东美与哲学家方以智、桐城派始祖方苞有旁系宗亲关系,(并非方以智、方苞直系后裔)。方东美年幼丧父母,依赖兄长抚养成人。十六岁毕业于安徽省桐城中学。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24年通过博士学位考试后回国,任职于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1925年应聘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教授,学校几经更名,几易校长,方东美一直执教于中央大学。

1948年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如果仅以治学方向的变更来区分其一生的话,方东美大体上  相关图片走过了3个阶段:1936年夏以前为第一阶段,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而走向对西方哲学的追求,其代表作为《生命情调与美感》、《科学哲学与人生》;

1966年夏以前为第二阶段,由西方逐渐返回到东方,代表这个阶段成就的著作是《哲学三慧》;

1966年夏以后进入第三阶段,其主要代表著作为《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从宗教、哲学、与哲学人性论看人的疏离》、《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方东美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

方东美不同意宋儒所强调的“道统论”。他认为现代世界因高度物质化而丧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学智慧,主张落实儒家的人生价值,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达到拯救现代人类的目的。

作品目录

一、中国大乘佛学-引论

二、中国大乘佛学前奏-六家七宗

三、僧肇三论

四、道生的‘佛性论’

五、中国大乘佛学-从佛经翻译谈起

六、中国大乘佛学-佛学从印度到中国的演变

七、天台宗的判教方法

八、法相唯识宗的判教方法

九、华严宗的判教方法

十、三论宗的哲学

十一、研读三论宗哲学所应具备的根本关键

十二、从研究学问的方法看三论宗哲学论理之曲折与最后归宿

十三、泛论三论宗的中道思想

十四、从分析哲学观点评述三论宗与康德哲学、天台宗、华严宗之异同

十五、论天台宗思想体系的特色

十六、涅经的思想特色与法华经安乐行义的要义

十七、阐述天台哲学的一心三观与六妙法门-可以解决颠倒离奇的当前难题

十八、研究天台宗的思想步骤及对唯识宗应具有的认识

十九、从唯识宗的思想理路可解决本文存在主义的困惑问题

二十、研究唯识哲学的方法与步骤

二十一、研究唯识学的正确途径

附录:与熊子真先生论佛学书

《中国大乘佛学》参考书目举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