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激活(Product activation)是一种由软件开发公司引入的机制,旨在减少盗版行为。自微软的Windows XP和Office XP发布以来,这种机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尽管最初仅限于零售版软件,但从Windows Vista开始,微软也要求批量授权版软件进行产品激活。这一举措引发了盗版软件推出相应的免激活版本,以绕过激活过程。
运作方式
产品激活的运作原理是在计算机安装需要激活的软件后,对该计算机的特定硬件组件进行统计,这些组件包括显卡、SCSI适配器、IDE控制器、网卡及其麦金塔地址、内存范围、处理器类型和序列号、HDD、卷序号(VSN)以及光盘驱动器。然而,某些易更换的硬件,如USB和IEEE1394,则不在统计范围内。通过对这些硬件ID信息的统计,结合安装时提供的序列号,程序会产生一个激活请求码。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向软件开发商发送这个请求码。开发商接收到请求码后,能够识别产品的序列号和安装该产品的计算机硬件ID,但不会得知具体的硬件型号。他们将序列号与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判断该序列号是否已被使用过。如果是首次使用,开发商将提供一组激活码,用户手动或自动将其输入软件,从而完成激活过程。若序列号之前已经用于激活,开发商将对比当前硬件ID与之前的硬件ID,如果差异较小或一致,激活操作也能成功。但如果硬件ID差异过大或完全不同,说明序列号被用于另一台计算机,导致激活失败。
特殊事件
黑屏事件
2008年10月15日,微软内部邮件透露,该公司计划在中国市场上启动Windows XP专业版及Microsoft Office的正版验证计划。这项计划预计于20日后生效,届时,安装了盗版Windows XP专业版的电脑将每隔一小时屏幕变黑一次,而Office的菜单栏将显示“不是正版”的标记。盗版软件的用户将面临电脑“黑屏”与“提醒标记”等警告。
Win7政策
Windows 7延续了Windows Vista的做法,对批量授权用户的管理非常严格,不再使用单一的密钥,这减少了类似XP“上海市政府版”的情况发生。对于零售版,微软继续执行“一系统一密钥”政策。微软声称,Windows 7难以被盗版,因为其内置的激活技术可以像杀毒软件一样不断更新,以应对新的盗版手段。如果使用盗版Windows 7,前四天没有提醒,第五至第二十六天每天提醒一次,第二十七至第二十九天每四小时提醒一次,第三十天开始每小时提醒一次。三十天后,系统进入非正版体验模式,每次开机都会弹出激活窗口,随后显示用户教育界面。运行一段时间后,提示无法获取可选更新,最终再次弹出激活窗口并持续两分钟后,屏幕将变成无色背景(黑屏)。2010年2月17日,微软发布了针对除中国以外地区的Windows 7操作系统的正版增值通知工具,即所谓的反盗版补丁。
应用系统
产品激活机制已应用于多个操作系统,包括Microsoft Windows XP Beta1 Build2419及更高版本、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 Server 2003(包括SBS、HomeServer等)、Windows Server 2008(包括R2)、Windows Server 2012(包括R2)、Windows 10以及Windows Server 10。
区别
产品激活与注册之间存在显著区别。产品激活通常是强制性过程,如果不通过激活,软件产品的使用可能会受到功能或时间上的限制。相比之下,注册是一个选择性过程,通过注册可以获得额外的服务,如产品使用提示和在线社区支持。产品激活一般不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但不排除记录产品密钥、电脑的基本信息或其哈希值、连接IP等情况。而产品注册则需要用户提供注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