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谢御史》是清代文人吴敏树创作的一篇散文。谢御史指的是谢振定(1753-1809),字一斋,号芗泉,湘乡市(今涟源市金石镇桃林村)人。谢振定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十岁之前已熟读儒家经典。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与兄长一同考取举人,三年后成为乾隆庚子科进士,转任庶吉士,授予编修职位。他具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崇尚气节,擅长撰写文言文,曾任御史,后被罢免,再次起用为礼部员外郎。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因怒烧和珅的车辆而被称为“烧车御史”。他的著作包括《知耻斋集》和《清史列传》。
人物经历
谢振定,字一斋,号芗泉,湖南湘乡人,清朝时期的人物。他在乾隆末年担任御史,当时宰相和珅权势滔天。有一次,谢振定巡视城市时遇到和珅的一个宠奴乘坐和珅的车出行,无人敢质疑。谢振定对此极为不满,下令将奴仆拉下车并加以鞭笞。奴仆声称自己乘坐的是主人的车,不应受罚,但谢振定更为愤怒,不仅痛打奴仆,还将车辆焚毁,表示此车不再适合宰相乘坐。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人们纷纷称赞谢振定为“好御史”。由于此事,和珅对谢振定怀恨在心,最终找借口将其革职。
谢振定的文章在当时享有盛誉,他热爱山水,游览了江浙,所到之处均受到人们的热情接待。他饮酒赋诗,声誉日增,被誉为“烧车御史”。和珅倒台后,谢振定得以复职,直至去世。
家族传承
到了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谢振定的儿子谢兴峣因其卓越的表现被推荐进入朝廷。谢兴峣原为翰林院成员,后改为地方官员。在觐见皇帝时,皇帝询问了他的籍贯和为何讲北京话,谢兴峣解释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并提及父亲曾是御史。皇帝回忆起谢振定烧车的故事,对其家族表示赞赏,并鼓励谢兴峣认真履行职责。不久后,皇帝提升谢兴峣为叙州府知府。这些消息在京城广泛流传,被视为谢家的极大荣誉。
社会影响
谢振定的行为虽然导致他被免职,但在民间却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对于公正执法的渴望,以及人们对贪污腐化的憎恶。相比之下,一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官员则显得卑微不堪。谢振定的经历表明,即使面临挫折,坚持原则也能赢得人民的心。
文章解读
《书谢御史》这篇散文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谢振定不畏强权、严明执法的形象。尽管他曾遭受和珅的报复,被迫离开官场,但他的烧车之举却被人们铭记,成为了正义的象征。文章还提到了一位即将成为御史的官员,他对谢振定的态度反映出当时官场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此外,文中记录了爱新觉罗·旻宁与谢兴峣的对话,显示了皇室对谢家的认可和支持。
作者介绍
吴敏树(1805—1873),晚清时期的散文家,字本深,号南屏,湖南巴陵(今岳阳市)人。他是道光年间的举人,曾在浏阳县担任教谕。吴敏树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而知名,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他的主要作品集名为《柈湖文集》。
参考资料
【清】吴敏树《书谢御史》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豆丁网.2024-08-28
[潇湘人物] 纵有侮笑讥毁,依然不避权贵 —吴敏树《书谢御史》赏析.红网.2024-08-28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个人图书馆.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