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杨伯笙

杨伯笙,学名杨烈埙,号伯笙,济源市坡头镇槐树庄人,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十八兵团补训师政治部副主任,六十军一七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川西军区眉山分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工教授会教员,解放军高级通讯学校政治部主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人物经历

1923年在县立第一高小学校插班四年级。

1926年考入开封私立黎明中学。

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理学院预科,1932年转入本科化学系。

1933年到北京市找党,参加左联。

1934年到党领导的记县上海市大同中学教书。

1935年在开封市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曾当选为河大新文字研究会会长。

1936年8月,在河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河南大学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遭敌被捕入狱。不久,越狱潜回北平市,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后,分配到北平文委工作。

1937年5月,杨伯笙受组织派遣返回济源市,以十六完小校长的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8月,建立了中共济源县工作委员会,杨伯笙任书记。他先后秘密介绍于思礼、史向生、杜荣旗、杨廷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1月,济源工委改建成中共济源县委,杨伯笙任书记,史向生任组织委员,于思礼任宣传委员。杨伯笙、史向生回到杜八联,以“革命十人团”名义,大力开展党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4月,县委书记杨伯笙带领杜八联抗日武装和一部分青年学生,到邵原镇黄树村参加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8月,任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40年后,曾任八路军新编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豫晋联防区政治部主任兼三八六旅政治部副主任、太岳四分区政治部主任、六分区副政委等职。

1948年,任十八兵团随营学校二大队副大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杨伯笙历任十八兵团补训师政治部副主任,六十军一七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川西军区眉山分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工教授会教员,解放军高级通讯学校政治部主任。

1973年调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1980年离休。

军衔晋升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军衔。

曾获荣誉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

杨伯笙.济源党史网.2022-07-0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