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安庙村

安庙村位于中国登封市大金店镇南部,距离大金店镇2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该村人口约1998人,拥有可耕地1350亩,分为七个村民组。安庙村包括两个自然村,即安庙村和石板坡。值得一提的是,安庙村是古孤竹国的原址。

地理环境

本村现有生态树木核桃树980亩,用柴林树木杨属及杂木林235亩,集体生态林65亩,植被绿化面积达46%.。东边绝大多数为坡地,俗称东坡,东于东华镇骆驼崖村接壤,西边西南为坡地俗称西坡,于段村接壤,南于王堂村接壤,北边有古称寿阳山,(今俗称北坡)于海河湾村、南寨村、大金店镇区相邻,207国道纵贯南北,王堂河从南向北经村西流过,汇入颍河

历史传承

安庙村据安氏家谱记载,自明朝洪武年间从洪洞县打迁民迁于此地定居,今已有六百余年,定居在此地,村北有个牛王庙,久而久之因本村安姓居多由此便称此地为安庙村。

相传,安庙村北一高台,地上有一座古庙,距古庙一箭三拐之地,埋藏有十八缸银子白银。

安庙村是古孤竹国原址,安庙村北高台大片土地,今还叫做古孤城(儿)。是商代孤竹国的都邑所在地,本村河东岩断壁上依稀可辨城墙的多层夯土。周灭殷,孤竹国的遗少伯夷叔齐守节,兄弟二人隐居嵩山太室,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太室山顶今存二仙洞,相传是伯夷、叔齐藏身的地方。

在1958年修207国道时曾出土大量古陶器,及古铜钱币,其中重要发现古孤竹国石碑一块。上写有:古孤竹国,石刻字样,现存登封市文物局(嵩阳书院)。

此碑上书写:古孤竹国,两边有“前刑科给事中”、及“江夏丁应泰立”落款处有“儒学门生应晨学民”、农官安世光合立”等字样。

孤竹国:据《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记载:“秦穆公即位九年,齐桓公称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齐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尔之山,南伐之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里边提到的“过孤竹”便是古孤竹国,古孤竹国遗址就在现在的安庙村。

据明清登封县志,大金店里安庙村称孤竹坡。

安庙村解放后,1950年成立王沟乡归王沟乡管理,1953年撤销王沟乡初级社、高级社等、后归大金店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管辖,安庙村自1958年成立村级组织(安庙村称安庙生产大队共分17个生产小队),其中包括王堂村、苏沟、东窑上、石板坡、小崔家沟、王沟、李家沟、常家沟、苏沟、柿树洼等自然村。

主要事件

1922年刀客袁如意攻打安庙,烧房30余间抢劫财物,全村受到极大伤害。

1944年9月皮定军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预西抗日先前支队路过安庙村与日军作战,痛击日军。

1944年12月登封抗日第二区在大金店镇磴槽成立,安庙村人安世和任区长。

1958年通公路。登封----安庙---新新煤矿---汝州市207国道)。

1965年安庙用上火电。由此有了第一个电灯泡。

1968年发生文革,6月2---6日发生武斗,造反派两次攻打安庙造成2人死亡,伤多人。烧毁牛王庙三间、小麦百余亩。村民家中,许多珍贵物品被洗劫抢走。

1971年安庙村兴办民办初中、高中

1973年改河造田,垫地造田200余亩

1978年末体制改革安庙生产大队分家,分别成立安庙、王堂、李家沟三个行政村。

1996年安庙村中学改为大金店镇第四中学。

1998年实行村民自治,村级组织中主任、副主任、委员直接由全村18岁以上村民海选、自选村委成员。

1999年登封市铁路途径安庙村,(临汝镇许昌----安徽埠阳)在安庙村建货运站

2000年百年不遇发洪水,倒塌房屋20多间,冲毁土地100多亩。第四中学围墙半数冲倒。

2003年国家免除农村乡统筹、村提留,执行几千年的农民负担皇粮国税被取消。

2012年安庙村幼儿园重新改扩建,为大金店镇渠第二幼儿园。

2013年,迁建安庙村委办公场所,建筑面积560平米,占地约3亩。

民俗文化

狮子社:狮子皮具两套,打京锣6面、铜镲16合、刀、枪、剑、三股叉等20余件、操持棍50根。每逢春节出社,全村集结一百多人行社,浩浩荡荡。春节前后走遍四邻乡村,直到过元宵节后才结束。

秧歌队:春节前和春节后自娱自乐走街串巷。

旱船:春节前和春节后自娱自乐走街串巷。

七月七庙会: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是我村一年一度的古刹庙会,届时村集体连演戏三天,有唢呐助兴,小商小贩交易、牲畜交易、名优地方小吃、方圆十里八村乡邻赶庙会,好不热闹。

历代名人

安世光:明永乐年间,举人(监生)

安光山:清乾隆人,武秀才。

安云峰:清乾隆年间人,文秀才。

安金槐:(1921.9—2001.7),登封市人安庙村,安金槐先生在其50余年的考古生涯中,以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吃苦耐劳、勤劳钻研的精神,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在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考古与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对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进步,对河南省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曾先后主持发掘了泌阳板桥水库、郑州商城、郑韩故城、淅川下王岗、洛阳含嘉仓、登封双庙沟、王城岗遗址与阳城、密县打虎亭汉墓、南阳杨官寺汉墓等数十处大型古遗址古墓葬。还主持参加了新密市和登封古瓷窑址、丹江库区、颍河上游等许多地方的考古调查。安金槐先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与都说的提出、原始瓷器起源于商代说、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与夏文化探索等作为代表。

安金槐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出版于1992年的《登封王城岗与阳城》考古报告,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鼓励奖,就是学术界对他的学术成就的最好褒奖。

安金斗:男,(1938----1994.7)曾任登封市大金店镇公社革委会主任、副书记、登封县常委。

安永庆:男,(1948.2----2003.10)登封市经贸委主任、煤炭局局长、河南登封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安金堂:男,(1946.911----2006.3.17)郑州市人大代表、登封市代表、陈楼一三煤矿矿长兼党支部书记。

安仁灿:男,上校军衔。

安国霞:女,1964年生于河南省登封市、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花鸟学会会员、登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登封市女子书画协会副主席,登封市书画联谊会副会长。自幼酷爱艺术,习书法、学绘画,毕业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现专攻写意牡丹。其作品章法严谨,笔墨酣畅,格润高雅,清新灵秀。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1997年少林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99大禹杯迎门回归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二等奖,河南省世纪情妇女书画展获优秀奖,信合杯全国书画展优秀奖、避署山庄杯书画大展金奖、爱我中华海峡书画邀请展二等奖,第二届民族腾断杯书画大展二等奖。作品入编《大陆,台两岸蓬莱文化交流书画集》、《新世纪中国书画作品典集》、《中国书画艺术博览》、《世纪书香传世书画集成》、《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多部画集。

安铜炉:男,法号释德严,1944年生,登封市人。毕业于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受高冠华等专家指教,擅长人物花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嵩山少林达摩画院院长。曾子于少林寺千佛殿壁画临摹复制工作,其绘画手法新颖不拘墨绳,置达摩于佛、武、禅、石、木为一体,创中国禅画一代新貌。曾多次应邀赴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禅画展示1984年《生财有道》参加河南省首届青年画展并获一等奖。1996年《浴风图》参加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首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获一等奖。1996年10月《血韵》入选《河南省农村新貌中国画展》一等奖,传略被编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书画名人大辞典》等书。尤以画雄鸡擅长.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