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东村乡

东村乡位于灵宝市东南山区,是灵宝市优质寺河山苹果主产地之一,乡政府驻地第一分场西村组,距市区29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4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公顷,果园面积874.73公顷,林地面积1360公顷。

乡情概况

1991年成立的灵宝市东村乡前身是被誉为位于亚洲第一高山果园的国营灵宝市园艺场,该场始建于1952年,地处北纬34°24′--34°28′,东经110°00′--110°04′,海拔高度为800--1200米,总面积41平方公里,现乡场并存。

基本情况

东村乡(同时挂灵宝市园艺场牌子)全乡共有5个村民委员会、34个村民组和2个全民所有制园艺分场,总户数1254户,总人口3288人,其中全民职工613人。中共东村乡委员会下辖11个基层党组织,共有中共党员229名。乡机关核定编制25人。10月31日,根据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撤销东村乡,所属村组并入寺河乡

东村乡是灵宝市优质寺河山苹果主产地之一。2005年,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847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乡级财政收入163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17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

特色产业

该乡(场)现有果园1.04万亩,年产鲜果1700万公斤,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这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苹果最佳适生区。所产苹果以色泽鲜艳、脆甜可口、香味浓馥郁、耐贮耐运而饮誉中外。

1975年以来,在历届全国果品鉴评会上,红星、金冠、红富士等主栽品种连续获得部优产品称号及金奖、银奖,其中新红星的内在品质优于美国蛇果。

1992年,该乡(场)生产的红星、红富士、金冠苹果分别注册了“龙”牌`“福”牌和“寺河山”牌商标,1996年该乡(场)所产果品又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同时观光农业的开发,又使该乡成为豫西地区的游览避暑胜地。“春花繁似锦,夏绿叠翠荫,秋果满枝头,冬香醉煞人”。正是花果山游的集中概括和真实写照。

该乡(场)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农艺师及相当职称16人,助理农艺师及相当职称60余人,技术员及相当职称320余人。果树管理水平较高,每年都要接待外地参观学习的同行2000人次以上。该乡(场)为了保证所发展品种的先进性,2000开始在三门峡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建起了苹果新品种实验、示范、展示基地,截止现在已经引进国内外先进品种39个,其中部分品种已经在该处得到推广。

2002年该乡(场)在三门峡市科技局支持下,从北京农业大学成功引进了SOD功能苹果生产技术,并试验成功。 2004年在前两年实验、示范的基础上我全乡(场)生产了SOD苹果248亩,可以供应市场精品SOD苹果30余万公斤,全部采用印有“国营灵宝市园艺场”字样的“天瑞”SOD苹果包装箱包装上市。为防假冒,维护消费者利益,对这种包装的管理十分严格。并在深圳、广州市佛山市郑州市、等大中城市均设有直销点,常年供应鲜果。

经济建设

(一)农业经济

(1)果品生产。当年,树形改造167公顷;发展SOD苹果16.53公顷、富锌富钙果6.67公顷、工艺果5.33公顷、瓶形果5000个;苹果套袋5600万只,其中套纸袋4000万只。阎村村、姚院村和第一园艺分场当年与南方果商签订苹果购销单300万公斤,为果农预付果袋资金16万元。全年全乡果品总产量15701万公斤,总产值2199万元,比上年增加7.2%。(2)种植业。当年,全乡粮食总产量23.2万公斤,其中夏粮产量7万公斤。在中药材种植方面,人工种植黄芹、柴胡、姜黄等中药材面积106公顷。同时,采取荒山承包方式,保护开发连翘、野菊花、酸枣、野杏仁等野生中药材面积67公顷。在食用菌生产方面,建成专业村2个、示范场1个,全年栽培食用菌15.1万袋、天麻800穴。(3)畜牧业生产。当年,乡信用社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小额贷款30余万元,加快了畜牧业发展步伐。全年大家畜、猪、羊、家禽分别出栏59头、436头、1672只、6372只;年末,大家畜存栏469头,生猪存栏572头,羊存栏1231只,家禽存笼6316只。全年肉类总产量6.8万公斤,蛋类总产量9.2万公斤。4、林业生产。当年,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7公顷,发放退耕还林补助款16万元。

(二)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

当年,全乡共有中小企业30个,其骨干企业有市金达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油毡厂、三门峡市科研有机复合肥试验厂、纸箱厂等。全年中小企业产值10200万元,年销售收入3100万元,上缴税金30万元;11个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23人,年产值4100万元,上缴税金28万元。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