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纹背鼩鼱

纹背鼩鼱(学名:Sorex cylindricauda)是科鼩鼱属的一种动物,为中国特有物种。该物种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省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等地,纹背鼩鼱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形态特征

纹背鼩鼱属小型出睛,体长56—67mm,体重4-7g。尾较长,其长度等于或短于体长。背部正中具一条黑色背纹。吻尖细,头部狭长,四肢纤细。冬夏毛两色。夏毛较冬毛色为深,通体被毛为黑色,腹毛色调略淡;冬背毛灰黑,体侧略近黄色,腹毛银灰色,尾尖黑色。

生活习性

纹背鼩鼱栖息于林间草地、草原、耕地及湖溪附近。晨昏和夜间活动,行动迟缓,走固定兽道。以昆虫、蚯蚓、蜗牛为主要食物。对农林有益。

繁殖

5月繁殖,年产2窝,每窝5—7仔。

相关物种

纹背鼩鼱指名亚种(学名:Sorex cylindricauda cylindricauda),Milne-Edwards于1872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省云南省(北部)、四川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

纹背鼩鼱云南亚种(学名:Sorex cylindricauda gomphus),G. Allen于1923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西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部。

纹背鼩鼱甘肃亚种(学名:Sorex cylindricauda wardi),Thomas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临潭县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纹背鼩鼱正面临着威胁,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此外,纹背鼩鼱与人类的脱氧核糖核酸相似度高达97%,这也使得其保护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