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鱼原是长江野生鱼种。由于长江水生态环境恶化,斑点叉尾鮰产量急剧减少,不足以支撑石首鮰鱼产业发展。
2003年,湖北省(石首)国家级长吻鮠良种场开始繁育石首鮰鱼苗种,并推广养殖;然而,受到当时珠三角地区养殖鮰鱼低价返销内地市场的冲击,石首推广本土鮰鱼养殖失败;2010年,石首市政府年批准在长江故道笔架湾建设“石首市长吻鮠天然放养区”;之后,石首鮰鱼产业重回主赛道;2013年被国标委批准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01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笔架鱼肚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然而,随着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等政策实施,2017年,石首市长吻鮠天然放养区终止放养。
与其它地区养殖的鮰鱼不同,石首鮰鱼具有久煮不糊汤,落口弹性好的特点,味道鲜美,是淡水水产中的珍品。石首江段,水质条件好、天然饵料多,水温差别大,石首鮰鱼半年生长、半年瘦身,品质优良。其中笔架鱼肚指用石首市鮰鱼肚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制作的石首特产食品。
文化内涵
依据
相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市出发,自岷江乘船入大江,沿江猎奇作赋,途经石首城区,吃了久负盛名的石首斑点叉尾鮰,听了前所未闻的石首民俗音乐“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歇石洞,晚上戏回流”,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诗人用粉红石首对比雪白河豚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最后点题《戏作鮰鱼一绝》。鮰鱼的石首之称就这样从石首民谣进入苏轼诗篇,鮰鱼的石首之称就这样从石首民谣进入苏轼诗篇,成为鮰鱼叫石首的文字依据。
基础
长吻鮠为鲇形目鲿科𬶏属鱼,形鱼类多以洞穴为栖息地,只是各科各属对洞穴的要求不同。例如斑点叉尾鮰栖石洞,石洞在回流,伸头能捕食,缩头能防守,出洞戏回流,其中栖息石洞伸出头就像石之首,故有石首之称的生物基础。
环境
石首江段九曲回肠,流经城区万石成湾,鮰鱼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仅水质条件好、天然饵料多,而且水温差别大。在冬季3个月和春头秋尾的3个月里,石首江段水温低于12℃,低于这个水温,鮰鱼不再进食,所以石首鮰鱼只能半年生长、半年瘦身,不像广州鮰鱼四季生长,这也是石首鮰鱼久煮不糊汤,落口弹性好,味道美极了的奥秘所在。
石首地名
据文献考证,石首之地始为古云梦泽的五山之岗。五山指今石首山(西北角的一个山头,后被夷为平地建石首一中)、砚盘山(又名绣林山)、东岳山、石首南岳山和笔架山,山岗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且四面环水并随西北来水(后来形成长江)四季变化,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以石为首”(指从西北山开始)才有立足之地,故命西北之山为石首山,称五山之岗为石首之地。石首地名对石首山具有强烈的感恩意识,所谓“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只是一个一知半解的诠释。晋朝太康五年(公元284)以石首市为轴心建立县制,石首之地才扩大到所辖之域,历经各朝不尽相同。《资治通鉴》记载:“自竟陵(今天门市)南至大江,并无岗陵之阻,过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首山),石自此而首也”。“石自此而首也”便是石首地名“以石为首”的含义记录。
鮰鱼宋诗
内容
鮰鱼宋诗指苏轼《戏作鮰鱼一绝》诗。全诗两句话:“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这首鮰鱼宋诗是目前所见最具价值的鮰鱼史料。
意思
主题《戏作鮰鱼一绝》。上句“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是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下句”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是问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误读
大概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者以为诗中“石首市”指产地。因为湖北石首产鮰鱼,诗人既然《戏作鮰鱼一绝》就有指桑为槐言产地的可能。这种牵强附会与地点巧合不无关系。
二者以为诗中“石首”指石首鱼。此鱼又名黄花鱼、黄鱼、大黄鱼、小黄鱼、江鱼、黑鳃梅童鱼等,主要分布在海里,它们集群好叫,夜间发光,颅内有两粒鱼颅石,故叫“石首鱼科”。把石首当石首鱼就像不知道金钱和金钱豹的差别一样,实在走眼了。
三者以为石首鮰鱼通身粉红、全身无骨。其实石首鮰鱼的颜色及其分布和长江鲇形目一样,黑鳍灰背乳白腹,只是出水粉红见于鳍、脱水粉红见于体,躯体有骨架,肉内无哈剌。苏轼虽然说了“粉红石首仍无骨”,但未说粉红的部位和程度,也没说这个“骨”是否指哈剌。若有误读情有可原。
四者以为“雪白河豚不药人”。这是断章取义之误读。因为全句“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是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如果断章取义那就是“戏作雪白河豚”了。
鮰鱼产地
今日斑点叉尾鮰涵盖一个物种。这个物种就是长吻鮠,其分布之广己经超出故人视野。例如外来斑点叉尾鮠在我国又叫斑点叉尾鮰,有人干脆叫它鮰鱼,可见鮰鱼之称今不同昔,谁也无力恪守鮰鱼古词。为了区别产地,今日鮰鱼常以地域冠名,如广州鮰鱼、四川鮰鱼、长江鮰鱼、清江鮰鱼、汉江鮰鱼等。我国古代鮰鱼有地方习称,如长江上游习称江团、长江中游习称鮰鱼、长江下游习称鮰老鼠、其他地区习称习鱼和圆口铜鱼等,鮰鱼叫石首市见于石首民谣和鮰鱼宋诗《戏作鮰鱼一绝》。
昔日斑点叉尾鮰仅指一地物产。这个地方集中到一点,就是长江中游石首江段的万石江湾,石首地名叫回流湾、鮰鱼湾、万石湾和笔架湾等,属九曲荆江最急湾,此湾位于石首古城西北,湾曲小于90°,今观卫星地图尚可一目了然。尽管其他地方也产鮰鱼,但是其他鮰鱼没有石首之称。长吻鮠叫石首是石首鮰鱼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果定义石首鮰鱼为产地在石首的长江鮰鱼,虽能体现石首鮰鱼为石首特产,却不能体现石首鮰鱼特有的文化内涵。
“鮰鱼之乡”的突出表现。石首市为久负盛名的“鮰鱼之乡”,20年前仍为市民垂钓鮰鱼之地,由于多年抗洪导致长江水道变化,过去的万石湾现己合并为笔架湾长江故道。为了可持续发展石首鮰鱼,石首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批准笔架湾长江故道为石首市长吻鮠天然放养区,石首市长江明珠食品有限公司为建设单位,利用长江天然水体放养长江鮰鱼,既让成鱼进市场又让鱼苗回长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供应产品又贡献资源,其突出表现己被中国中央电视台2012年《每日农经》和《远方的家》相继报道。
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指用石首市鮰鱼肚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制作的石首特产食品。
早在宋代即被列为朝贡极品,现为当地市民走亲访友的珍贵礼物。笔架鱼肚原料为石首鮰鱼的腹中之鳔,此鳔看上去形如笔架、色似白玉,拿起来细嫩如脂、又重又滑,吃起来松软香甜、入口即化,易于吸收.富含高级胶原蛋白、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参考资料
石首鮰鱼“游”出大产业.荆州市农业农村局.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