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酥梨,陕西省蒲城县特产,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原身为砀山酥梨,经过驯化改良形成当地代表性品种,鸭梨系,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蒲城酥梨以杜梨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春季或秋季栽培。果型端正,近圆柱形,果皮绿黄色(套袋果为黄白色),果面光洁鲜亮,果点小而密,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酥脆,具香气,果汁饮料多,果味甜,果大核小。
蒲城酥梨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有“中华名果”之称。除鲜食外,蒲城酥梨还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头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药用价值。
1997年,蒲城酥梨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批准使用国际通用的“绿色食品”标志。2012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蒲城酥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蒲城酥梨”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17年,蒲城酥梨荣获“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22.43亿元。2019年,蒲城酥梨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截至2023年,蒲城酥梨面积已发展到27万亩,总产量约46万吨,年产值15亿元,主要销往越南、泰国等国家。
产品特点
蒲城酥梨梨果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常食之,对消费者身心健康很有裨益。
蒲城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更兼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数百年来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欢。《本草纲目》第三十卷有详实的记载,临床也证明:蒲城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滋阴降火、凉心解毒等功效,被历代中医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
蒲城酥梨形美、果大、皮薄、色亮、质脆、含糖量高、郁金香爽口、耐储存,有“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说。
产地环境
蒲城县地处陕西省中部东侧,渭南市中部,东经109°20′17″~109°54′48″,北纬34°44′50″~35°10′30″。地形以台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北原山地、中部台原、洪积扇裙、东部河谷四种类型。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3.7℃,最冷月1月份-1.4℃,极端最低气温-16.7℃;最热月7月份26.7℃,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日照时数2228.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9.9毫米,极端最大雨量876.1毫米,最少雨量271.8毫米。2015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偏少。气候湿润较温暖,光照不充足;夏有酷暑,冬有严寒,春秋季较长,较适宜人们的生产生活。年平均气温15.0℃,降水量489.1毫米,日照时数2177.4小时,日照百分率49%。
生产情况
蒲城酥梨的种植规模在陕西省蒲城县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产业规模,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1年起,蒲城县的酥梨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覆盖了14个乡镇,涉及10万果农。这一庞大的种植面积不仅为当地果农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使得蒲城酥梨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品种。
蒲城酥梨的种植规模得益于蒲城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包括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这些条件为酥梨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此外,蒲城县政府对酥梨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实施“五化”要求,即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集约化、销售品牌化、服务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了酥梨产业的发展。
在具体的种植规模方面,蒲城县已建立了国家标准园0.11万亩,县级示范园3个,面积0.35万亩,高标准出口基地0.35万亩,GLOBALGAP认证2000亩,出口注册基地15万亩,有机果品基地1.2万亩,绿色果品基地9万亩。这些规模的建立,不仅提升了蒲城鞋刘村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也展示了蒲城县在酥梨种植方面的专业水平和产业优势。
蒲城酥梨的总产量达到40多万吨,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蒲城县的酥梨种植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同时,蒲城酥梨的品牌影响力也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而持续提升,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主要价值
蒲城酥梨作为陕西省蒲城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深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青睐。
经济价值:蒲城酥梨的种植为当地果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稳定的种植面积和高产量使得蒲城酥梨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农产品。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蒲城酥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果农带来了更高的收益。
营养价值:蒲城酥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具有止渴、生津、祛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滋阴降火、凉心解毒等功效,是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
药用价值: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蒲城酥梨在传统中医中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它的药用特性包括清热、化痰、润肺和缓解咳嗽等。
文化价值:蒲城酥梨不仅是农产品,也是蒲城县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丰富,成为当地文化传统和农业实践的象征。
生态价值:蒲城酥梨的种植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有机果品,蒲城酥梨的生产过程遵循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品牌价值:蒲城酥梨的品牌价值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而不断增长。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品牌的推广,使得蒲城酥梨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荣誉
1997年,蒲城酥梨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批准使用国际通用的“绿色食品”标志。
2012年12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蒲城酥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4年,“蒲城酥梨”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2015年,蒲城酥梨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品牌价值19.87亿元。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蒲城酥梨产地范围为陕西省蒲城县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蒲城酥梨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蒲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蒲城酥梨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系
鸭梨系。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平均海拔370米至1280米,土质为塿土、黄土,土层厚度≥60厘米,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0至15g/千克,土壤pH值5.5至8.5,土壤含盐量≤2‰。
三、栽培管理
⒈苗木繁育:以杜梨为砧木采用嫁接繁殖,栽植时间为每年春季或秋季。
⒉栽植密度:每公顷≤1260株,授粉树品种比例≤1/4。
⒊整形修剪:根据栽植密度,选择适宜的树形,如:小冠型、自由纺锤形、开心形倒人字形等。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确保树体通风透光。
⒋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无机肥料。结果树每公顷施腐熟有机农家肥不少于30吨。做到适时灌溉。
⒌花果管理:
⑴花期授粉:采用果园放蜂和人工授粉相结合,促进座果。
⑵合理负荷:采用人工疏花疏果,每公顷产量控制在60吨以下。
⑶果实套袋:花后35至40天开始套袋,花后50天内套完。
⒍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果实采收
果实9月中旬进入成熟期,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方可采收。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果型端正,近圆柱形,果皮绿黄色(套袋果为黄白色),果面光洁鲜亮,果点小而密,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酥脆,具香气,果汁饮料多,果味甜,果大核小。
⒉物理化学指标:果实横径≥70毫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果实硬度4.5至6.0千克/厘米。
⒊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地理标志推介|| 蒲城酥梨.陕西省地理标志产业协会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5
区域公用品牌在行动(29)——蒲城酥梨.品牌力量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5
地理标志产品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02-25
蒲城酥梨荣获 “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渭南青年网.2024-02-25
【省媒聚焦】年出口4万吨 蒲城酥梨俏销海外.渭南宣传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