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1行星(Planet Hunters 1),也被称为开普勒64b(Kepler-64b),是在天鹅座的一个四重星系统中发现的一颗气态巨行星。它是通过凌日法在四重星系统中发现的第一颗行星,同时也是第一个在四重星系统中发现的环联星运转行星。此外,PH1行星还是四重星系统中发现的第一个行星。这一发现是由参与行星猎人计划的业余天文学家在耶鲁大学团队的帮助下,通过对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该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20至55倍,半径是地球的6.2倍,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
形成与演化
PH1行星围绕着一个紧密的双星系统运行,同时还有一个更遥远的双星系统在其周围移动。这种独特的配置使得PH1行星成为了首个同时受到四个恒星引力影响的行星。尽管如此,PH1行星仍能保持稳定的轨道运动,这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因为通常情况下,行星在这种复杂的引力环境中很难维持其稳定性。
发现历程
PH1行星的发现归功于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易建仁(Jek Kian Jin)和亚利桑那州卡顿的罗伯特·嘉里安诺(Robert Gagliano)。他们在对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了这颗行星的存在迹象,并将此发现上报给了牛津大学的克里斯·林托特教授。易建仁在2011年5月首次标记出了可能的凌星事件,随后嘉里安诺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在2012年2月确认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凌星。易建仁还利用先前的数据成功预测并验证了一次新的凌星事件。PH1行星的发现标志着行星猎人项目确认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天文特征
PH1行星是一颗巨大的气态巨行星,其大小大致相当于海王星,质量估计在地球的20至55倍之间,半径达到地球的6.2倍。这颗行星围绕着一颗由两颗恒星组成的紧密双星系统运行,这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形成了一个食双星系统。其中较大的恒星质量约为太阳的1.5倍,属于F型主序星;较小的恒星质量约为太阳的0.41倍,属于M型红矮星。PH1行星的公转周期为137日。在这个四重星系统中,还有另外一对较远的双星系统,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60天文单位,由一颗质量略低于太阳的G型主序星和一颗质量约为太阳一半的红矮星组成。整个四重星系统的年龄估计约为90亿年。
参考资料
游戏科学:玩游戏也能参与科学研究.网易.2024-09-03
XXXV:系外行星"名人堂"(上).喜马拉雅.2024-09-03
10大被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的奇特星体.百家号.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