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先生墓志铭
《醉吟先生墓志铭》是唐朝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
先生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市人也,秦将白起起之后。高祖讳志善,尚衣奉御;曾祖父讳温,检校都官郎中;王父讳(阙一字),侍御史河南府巩县令;先大父讳季庚,朝奉大夫襄阳市长史大理白族自治州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先大父夫人陈姓,赠川郡太夫人;妻杨氏,宏农郡君;兄幼文,皇浮梁县主簿;弟行简,皇尚书膳部郎中;一女,适监察御史谈宏谟;三侄,长曰味道,卢州巢县丞,次曰景回,淄州司兵参军,次曰晦之,举进士;乐天无子,以侄孙阿新为之后。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进士、拔萃、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前后著《文集》七十卷,合三千七百二十首,传於家;又著《事类集要》三十部,合一千一百三十门,时人目为《白氏六帖》,行於世。凡平生所慕、所感、所得、所丧、所经、所逼、所通,一事一物已上,布在文集中,开卷而尽可知也,故不备书。大历六年正月二十日,生於新郑市县东郭宅,以会昌六年月日,终於东都履道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以某年月日葬於华州下わ县临津里北原,侍御、仆射二先也。启手足之夕,语其妻与侄曰:“吾之幸也,寿过七十,官至二品,有名於世,无益於人,褒优之礼,宜自贬损。我殁,当敛以衣一袭,以车一乘,无用卤薄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但於墓前立一石,刻吾《醉吟先生传》一本可矣。”语讫命笔,自铭其墓云:
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云然,其死也委蜕然。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行屡迁。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市,后迁居为下邦(今渭南市)人,生于新郑市(今属河南省),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十八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补盏屋(今周至县)县尉。不久人为翰林学士,改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市、苏州市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白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