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北镇市鲍家乡桃园村,地处医巫闾山中麓,占地5.4平方公里。景区以山势险峻、石耸峰峭而闻名,素有塞北名山的冷峻粗旷,又有江南秀岭的温婉细腻。主峰海拔630.1米,如同一块巨大灵石直插云霄。据考古,大芦花风景区的历史可追溯至两亿多年前,当时曾是汪洋大海,后因地球板块运动,现成为退海之地,留下漫山遍野的芦苇。深秋时节,芦花漫舞,景色怡人,因此得名大芦花。大芦花风景区森林植被茂盛,拥有东北亚面积最大的黑油松林。空气中富含大量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身心健康有益。景区内自然景观20处,人文景观35处,包括小平顶山市、南山、十八盘、芦花、服务区游乐场等景区。四季景色宜人,春季百花争艳,夏季绿荫遮天,深秋芦花漫舞,冬季玉树琼枝,美不胜收。
历史渊源
大芦花风景区是一个融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它跨越了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其中人文景观26处,自然景观16处。其中有古刹八座,分为小平顶山景区、南山景区、十八盘景区和芦花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相互交融。著名的寺庙有云岩寺、圆通宝殿、灵岩寺、关帝庙、药王庙、南天寺等,它们跨越了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见证了大芦花的发展与文明。下院圆通宝殿供奉着闾山第一大佛铜铸鎏金千手观音菩萨座像,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世人争相朝拜,香火极其旺盛。元至正年间,始建虎丘寺。万历三年(1575年)李成梁加封太子太保,云岩寺被其重金所得,改为龙战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重修龙战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重修龙战寺。明万历三十九年重修云岩阁。清乾隆十五年改称海云观,道教龙门派入主大芦花。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修海云观。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修海云观。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重修扩建海云观。1932年,海云观遭到日寇飞机轰炸,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二路军指挥部及部分宫观被炸毁。1948年1月2至“文化大革命”前,庙宇无人看管,仅剩几间正殿。1967年海云观在“文革”中被扒掉。2004年10月投入巨资,恢复大芦花古遗址,景区正式对游客开放。2019年6月全面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主要景观
景区内的自然景观有代表景区的全体同仁恭贺八方游客到来的玉兔迎宾石,有错把泉水的叮咚声当成仙乐的卧虎听泉石,有象征福禄寿三星的三星对语石,还有鹰嘴石、药王石、芦花湖呐喊喷泉、芦花古洞、十八神松、仙人过桥等,可谓每个景点都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的自然景观有闾山大峡谷、奇巅平顶山、三星对语石等。大芦花风景区不仅具有北方镇山的雄壮,还具有江南峰峦的秀美。春天万树碧绿,青翠欲滴;盛夏绿荫蔽日,溪水潺潺;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隆冬银妆素裹,如银似玉。是游人观光路虎揽胜、寻古探幽、礼佛求愿的绝佳去处。置身此地,美景佳境,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大芦花顶峰建有一间三楹古殿,这座辽代佛殿,是专为供奉千年古佛所修。面阔9米、进深8米、高7.9米。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0厘米的陶垕仲四臂观世音菩萨圣像。据专家鉴定,是唐朝昭宋年间官窑所制,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乃稀世之宝,此佛灵验异常,曾被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视为珍宝,装心开光,供奉于皇宫之内,早晚朝拜,金灭辽之战后,辽皇族弟子为防此圣像落入女真人手中,便携像来医巫闾山隐居,辗转反复,杳如黄鹤。直至在公元2004年冬季,建筑圆通宝殿基址上发现了此尊圣像,千年之后,灵佛出世,前来禅城区朝拜千年古佛的信士络绎不绝,古佛所佑之灵感事例也数不胜数,千年古佛现已成为大芦花景区的镇山之宝。
相关事件
201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4A级景区处理名单中,被警告处理。
参考资料
【东北民俗大会】两亿年前的汪洋大海却成了如今芦花飘荡的景区.今日头条.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