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号驱逐舰(舷号:110,简称:大连舰),是中国海军隶下的一艘导弹驱逐舰,属中国051型驱逐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国初期,海军基于国家现实经济和科技状况,奉行“空、潜、快”方针,即发展战斗 机、潜艇、快艇,水面舰艇部队大量装备的是轻小型快艇、护卫艇,缺乏大型驱逐舰、护卫舰。当时主力驱逐舰是被称为“07型驱逐舰”的07型驱逐舰,以及4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和日本建造的老式驱逐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舰载武器技术水平,都没有能力保障核潜艇在领海线到大陆架之间广阔海域不遭到反潜袭击。
1957年,中国获得了部分56型驱逐舰(苏联称“科特林”级火炮鱼雷驱逐舰)技术设计图纸资料。与此同时,海军还成立了研究机构,开始驱逐舰研制方案的探讨工作。1959年2月,海军提出研制新型导弹驱逐舰的设想,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产品设计院一室于当年年底完成了草图设计,在此基础上,海军科研部提出了研制导弹驱逐舰的战术技术要求。考虑该战术技术要求较先进,一时难于研制出来,苏联56型舰动力装置国内研仿工作已作 安排,提出了驱逐舰的研制工作分三步走。
1960年初,导弹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刚刚提出时,恰逢中苏关系恶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对驱逐舰的研制未能列入计划,中国海军只能以“四大件”(主机、主炮、钢材、导弹)先行研制的方式,开始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研发之路。考虑到驱逐舰研制技术复杂,耗资也大,设备仿制周期长,对重大设备需作预先安排的特殊要求,海军领导在多方支持下,征得总参谋部同意,在国家财力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于1962年拨出800万元经费用于驱逐舰关键配套设备的仿制,1963年,导弹驱逐舰研制计划重提,研制代号051。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缺乏对南海多个岛屿区域领土和领海的控制能力,虽然当时建造了037型猎潜艇用于南海巡逻,弥补承担全国领海警戒巡逻的062型护卫艇吨位小和适航性差,也只能抵达西沙群岛海域,更远的主权岛屿依旧处于失控状态。
1965年初,中国已掌握原子弹制造技术,并开始发展洲际弹道导弹,但导弹的射程超过中国陆地国土范围,一旦进行实弹试验,就必须射向远海。而洲际导弹的数据测量与飞行姿态观察,光靠地面无线电测量的话精度还不够,必须出动海上测量船,同时必须有大型舰船担任运载火箭海上试验护航警戒任务。同时到1965年底,051型驱逐舰各项仿制设备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建造沿革
1966年,中国国防科委、国防工办根据中央军委有关决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海军、有关工业部和研究院对新 型驱逐舰进行型舰论证和设计研究。1966年6月,六机部正式下达试制051型驱逐舰的任务,由在湖北武汉的701所承担总体研究设计和整体方案,李复礼、潘镜英等主持设计工作。
1967年4月,中央军委第64次常委会批准了“海军装备科研‘三五’计划”。至此,导弹驱逐舰及其各项配套设备的研制列入国家计划,正式开展工作,并于当年完成总体技术设计及审查后的修改,最后形成了总体方案。1967年完成技术设计后,同年5月开始施工设计。
1967年6月,中国国家计委、国防土办、国防科委审查、批准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总体技术设计方案,随即全面展开了总体施工设计和设备研制。
1968年12月24日,051型首舰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1971年12月31日服役于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舰名“济南”。由于051型首舰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大连造船厂发现,并停泊在旅顺军港,所以被北约代号为“旅大”级。051型驱逐舰建造的第一批次舰是基本型,由于需求数量较大,时间比较紧急,继首制舰开工后在1970年相继开工建造,由大连市、广州黄埔造船厂各建造3艘,上海中华造船厂建造1艘。
1974年底至1975年,051型设计定型。051型各舰最初只有舷号没有正式命名,在役各舰于1986年根据中国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正式命名。
1977年,为配合将于1980年进行的代号“718工程”的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试验和远洋测量任务,对测量船队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实施统一指挥,中国海军决定研制051Z型指挥舰(Z代表指挥)。1977年12月,051Z型第一艘132舰在上海中华造船厂开工建造,1980年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1979年6月25日,051Z型第二艘110舰也在上海中华造船厂开工,1980年1月上船台,1981年8月20日下水,后曾因主机等设备不能按期交货舰体在码头搁置了两年。
服役历程
1984年12月26日,110舰才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1980年代中期,进行了改装。
1986年,110舰正式命名为大连舰。
1990年代末,051型109舰进行改装,升级了武器装备,改装现代化的火控系统与电子设备,2002年,110舰进行了类似109舰的现代化一次性改装,安装新型火控雷达、干扰火箭发射器、更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市举行了国际海上阅兵式,这是中国海军首次举行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大连号驱逐舰排在了驱逐舰兵力群第五位。
2019年5月16日,大连舰与开封号驱逐舰、遵义号驱逐舰、桂林号驱逐舰同时退役。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051型驱逐舰舰上装有高参数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配备有导弹武器系统,火炮武器系统,反潜武器系统,以及声纳、雷达、通讯、导航设备和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等。在离大陆海岸线600千米范围内近海作战的驱逐舰,由于受到岸基航空兵支持,并不强调舰载防空武器系统,所以051型驱逐舰初期没有装备强有力的舰空防御系统。大连号驱逐舰属于051Z型指挥舰,主要是要增强通信功能,增加了编队指挥室,具有多路、超短波通讯能力,还解决油水补给设备改装的问题。
舰型结构
051型驱逐舰舰体为高干舷平甲板型,V型舰,全舰划分15个水密隔舱,保证相邻三个舱进水舰体不沉标 准,舰体上层建筑分三段,前为舰桥,部、部各有一座甲板室,布置有双烟囱与双三脚桁架式桅杆,主桅位于前烟囱前方,前缘略倾。小型框架式后主桅位于舰舯部;带有黑色顶罩的双烟囱朝舰尾倾斜; 2座大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分别位于前烟囱和后烟囱后方。
051型驱逐舰增大了排水量,有一个比56型大很多的前后舰桥,使得能够安装更多的设备和有更大的室内作业空间,以避免各种气候和海况对执勤的影响。后烟囱前的甲板室上布置了备用舰桥和操舵室,防止主舰桥中弹通信和航海操舵等机构遭到破坏后,整艘舰失去指挥。
服役动态
1988年,大连舰作为海军指挥舰,参加了314赤瓜礁海战,在南海战备执勤6个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作 战,但作为海上指挥平台为502编队指挥员提供了支持。
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在青岛市举行了国际海上阅兵式,这是中国海军首次举行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大连号驱逐舰排在了驱逐舰兵力群第五位。
总体评价
051型驱逐舰其水平仅仅相当于20世纪50~60年代装备,主要问题为:缺乏有效的防空、反潜火力;结构设计落後,整个舰体防水隔舱少,机舱之间也缺乏足够的防护,设计抗沉和抗损性不佳;没有完善的空调设备与核生化三防系统;通信与电子设备落後,早期型号没有综合作战指挥中心;全舰吨位过小,舰的长宽比大,对刚度、强度带来不利,适航性不佳;人机交互和居住性欠佳,机炉舱温度高,没有餐厅,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等。该级舰虽然技术水平不高,但结束了中国海军依赖国外废旧舰艇的时代,使中国海军获得了中大型舰艇的设计使用经验,为日后设计更大型的舰艇奠定基础。
051型驱逐舰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具备研制大型水面作战舰船实力的见证(中国网)。
参考资料
中国“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简介.人民网.2018-05-24
半个世纪铸就辉煌--中国导弹驱逐舰发展漫谈.搜狐网.2018-05-24
中国大型舰船发展史(上).中国网.2018-05-24
大连号(110).环球网.2018-05-24
人民海军60周年.新华网.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