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朱道炎

朱道炎,字侠黎,中华民国资本家。日伪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朱深的胞弟,北京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董事。北京文史馆馆员。

人物生平

朱道炎,字侠黎,1886年出生于河北永清县,父亲曾任永清县县长,朱道炎家中行六,是日伪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朱深的胞弟。

曾担任内务部主事,京师华商电灯有限公司营业处处长,后任京师华商电灯有限公司董事,积生银行董事。

解放后,曾任北京文史馆馆员。1959年去世,葬于东郊平房骨灰堂旁边,立有小石碑。

朱深搬至东城大佛寺5号居住之前,住在西四丁字街,与朱道炎兄弟同住,后来朱道炎搬至西四羊肉胡同27号。

朱道炎共有十三个女儿。四女儿朱雩宝,嫁给新中国教育部司长齐振。

第五女朱辅宝,第六女朱堪宝,第十女朱翼宝,第十三女朱孺宝

主要成就

(一)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1904年,清朝刑部员外郎史履晋携手蒋式、冯恕,三人联名上书清朝政府,历陈民办电力之理,建议招集募股,在京师内外城自行立厂建灯。随后,三人向社会专集华人股份8万两纹银,并争取内资银行450万银元的支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成立了“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06年,该公司筹办的前门发电厂正式投入运行。

民国十年(1921年)华商电灯公司召开股东会,华商电灯公司增加的股票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五月正式发行。

增发后,公司股东会成员为董事朱道炎、琦璋、江朝宗刘若曾、岳荣、周鸿球、王绍常等民国社会名流,其中很多是商界巨擘。

经过第二次募集股份后的华商电灯公司实力大增,又于 1933年扩建了青龙桥变电厂,开始向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供电。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华商电灯公司的发电厂已经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发电厂。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前门发电厂的原址,已成为了新中国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

(二)保护六百年古迹的”万松精舍”成员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京兆尹李桓为谋私利,变卖官产,包括位于北京西城西四南大街的元代古迹——万松老人塔

为保护万松老人塔,时任民国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组织成立了“万松精舍”,成员包括邓守瑕、齐之彪、关赓麟、朱道炎、赵润秋等人。经多次交涉,李桓同意把万松老人塔交给万松精舍管理,并提出所需维修及日常支出的费用也由万松精舍负责。6、7月,京兆全区旗产、官产清理处将《留置证书》发给万松精舍,同时,财政部也下发了京字第124663号的执照。

万松老人塔虽经历史变迁,仍然完好无损,“万松精舍”的一干民国名士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

西四羊肉胡同名人琐谈.豆丁.2018-06-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