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桦(学名:Betula delavayi)为桦木科桦木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2,400米至4,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小溪边的丛林中、山坡、山谷和山顶石上,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落叶乔木,单叶、互生,种子单生,具膜质种皮。极喜光,速生,耐寒及耐干旱瘠薄土壤。木材中等硬,纹理密致,可为木箱、家具、胶合板等原料,又供薪炭用;树皮内所含的油名桦皮油,可染革以增加香气。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高山桦
种拉丁名:Betula delavayi Franch.
科中文名:桦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属中文名:桦木属
属拉丁名:Betula
分布:国内分布:?甘,川,滇,藏海 拔:2400-4000
命名来源:(中国树木分类学)【Journal de 植物学 (Morot) 13(7): 205 1899】
中国植物志:21:132
英文植物志:4:308
文献来源
Betula delavayi Franch. in Journ. de Bot. 13: 205. 1899; Burk.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498. 1899; H. Winkl. in Engler, Pflanzenreich 19 (IV-61): 67. fig. 19m. 1904; Schneid. in Sarg. , Pl. Wils. 2: 460. 1916; Rehd. in Journ. Arn. Arb. 9: 24. 1923. et Man. Cult. Trees and Shrubs ed. 2. 128. 1939; Hand-Mazz., Symb. Sinic. 1: 20. 1929;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154. 1937;胡先骕, 中国森林树木图志2: 29.图版11. 1948;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393.图785.1972. 坚桦 Maxim. var. delavayi Schneid. , Ill. Handb. Laubholzk. 2: 884. 1912. p. p. ——Betula delavayi Franch. var. forrestii W. W. Sm. in Notes Bot. Gard. Edinb. 8: 322. 1915;陈嵘, 文献同上155. 1937. ——Betula forrestii (W. W. Sm.) Hand. -Mazz., l. c.; 胡先骕, 文献同上2: 31. 图版12. 1948.
生长形状
乔木或小乔木,高3-15米;树皮暗灰色;枝条暗灰褐色,无毛;小枝褐色,密生黄色长 柔毛,无树脂腺体。叶厚纸质,椭圆形、宽椭圆形、矩圆形、卵形、宽卵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边缘具细而密的齿牙状重锯齿,上面初时密被黄 白色长柔毛,后渐变无毛,下面疏生腺点,沿脉密被白色长柔毛,其余无毛,侧脉9-14对;叶柄长6-10毫米,疏被长柔毛。果序单生,直立或下垂,矩圆状圆柱形,长1.5-2.5厘 米,直径7-10毫米;序梗长约5毫米,初时密被长柔毛,后渐变无毛;果苞长6-10毫米,背面无毛或疏被毛,边缘具长纤毛,基部楔形,上部具3裂片,中裂片披针形或矩圆形,顶 端具一束长纤毛,侧裂片卵形或矩圆形,长及中裂的1/4-1/2。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的上部均被短柔毛,膜质翅极狭。
分布生境
产于四川省西部和西南部、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部的察隅县地区。生于海拔2400-4000米 山坡、山谷或小溪边的丛林中、山顶石上。模式标本采自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区。
物种鉴别
1915年,W. W. Smith根据G. Forrest采自云南丽江的标本为模式建立了B. delavayi var. forresti W. W. Sm.这一变种,并以树较高大,叶较大、卵形、顶端钝 或几圆形,果序亦较大等特征与原变种区别。1929年,Handl-Mazzetti以叶较大、果苞 也不同等为依据将该变种提升为种,命名为B. forrestii (W. W. Sm.) Hand.-Mazz.。我们观察和分析了该变种的模式标本和采自云南省西北部的大量标本,发现无论是树高、叶 形及其大小,还是果苞等征状,与高山桦B. delavayi Franch.比较都无本质上的区别,故予以合并。
参考资料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db.kib.ac.cn.201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