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赵守琴

赵守琴,女,1963年生,先后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首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耳科副主任。

擅长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听力重建和整形;耳硬化症手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及病因学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研究;中耳听骨链振动模式的研究;人工中耳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81年09月-1986年0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

1997年09月-2000年07月,在首都医料大学学习(硕士)。

2000年09月-2000年12月,在美国Stanford大学学习访问。

2006年05月-2006年06月,在美国HouseEar Institute学习访问。

2006年09月-2009年0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学习(博士)。

工作经历

1986年07月-199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任住院医师。

1991年11月-1997年0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任主治医师

1997年09月-200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任副主任医师

2002年02月-200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任副教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耳科副主任。

北京市婚前保健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崇文区医学会理事、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编委;

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组成员,崇文区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组成员,东城区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组成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专业方向为耳显微外科,每年完成本专业手术250余例。

擅长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听力重建和整形;耳硬化症手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及病因学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研究;中耳听骨链振动模式的研究;人工中耳的应用基础研究等。

研究方向: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整形及各型听力重建手术。

科研课题

“人工中耳的在体声音传输特性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资助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基金资助(2000年完成)。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2001年完成)。

“咽鼓管支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北京市重点学科基金资助(进行中)。

论文著作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

主要论文

1. 面神经畸形的前庭开窗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年 6 月

2. 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CT诊断;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 年 7 月

3. 可调节性人工砧骨的骨试验研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 年 6 月

4. 人工中耳听器的在体纯音传输特性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 年 6 月

5. 复发或残留胆脂瘤的手术治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1999 年 10 月

6. 人工中耳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 1997 年 8 月

7.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探讨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1996 年 6 月

获得荣誉

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共3项。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外科治疗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外科治疗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人工中耳听器的在体声音传输特性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耳畸形术中面神经防护获北京市卫生局二等奖。

社会活动

分别于2000年和2006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和南加州大学House耳科研究所学习、访问。

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城区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组成员、崇文区医学会理事及耳鼻咽喉科学组组长、北京市婚前保健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编委、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协司法鉴定中心专家、北京市职业卫生构机资质审定专家、《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编委、《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Journal of otology》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委、《The Laryngoscope》 编审。

参考资料

赵守琴医生_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医师.微医.2021-03-22

赵守琴-.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2-02-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