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狼鳍鱼体小,呈纺锤形,身体最高位于胸鳍和腹部之间,体高约为全长1/4—1/5;头大,喙端圆钝,头长与头高几乎相等,都近于体高体高;眼大,口缘具大的锥形齿,上颌骨口缘平直,有别于戴氏狼鳍鱼,背椎42—45个,其中尾部椎体21—22枚,最末三个尾椎上扬。有肋骨18—21对。背鳍位置偏后,起点于臀鳍起点之前的1—2个背椎,此特点略同于室井氏狼鳍鱼,尾鳍分叉浅,分叉鳍条不多于15条,鳞片圆形,鳞焦近居中央,基区有较多辐射沟。
特征描述
中华狼鳍鱼体小,呈纺锤形,身体最高位于胸鳍和腹部之间,体高约为全长1/4—1/5;头大,
喙端圆钝,头长与头高几乎相等,都近于体高体高;眼大,口缘具大的锥形齿,上颌骨口缘平直,有别于戴氏狼鳍鱼,背椎42—45个,其中尾部椎体21—22枚,最末三个尾椎上扬。有肋骨18—21对。背鳍位置偏后,起点于臀鳍起点之前的1—2个背椎,此特点略同于室井氏狼鳍鱼,尾鳍分叉浅,分叉鳍条不多于15条。鳞片圆形,鳞焦近居中央,基区有较多辐射沟。
分类研究
中华狼鳍鱼的正型标本,是一位叫哈里贝克尔的英国人在山东莱阳附近采集的,藏于大英博物馆。1943年
,高井冬二曾以中华狼鳍鱼为属型种建立了亚洲鱼属(Asiatolepis)。1963年,刘宪亭等人认为亚洲鱼属不成立,将这种鱼又重新划入狼鳍鱼属。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鱼类学家张弥曼和周家健再次确立了亚洲鱼属,并推测亚洲鱼可能为骨舌鱼亚目的代表。1995年,金帆等又将这种鱼归入狼鳍鱼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