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宝工程·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

国宝工程·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型基金会,经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93年登记(公募 基证字第0017号),创始人为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文博界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倡议组建,于2002年10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是中国国内第一个以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自成立之日起,专项基金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和媒体的拥护和支持,其第一个捐赠者是保利集团

组织机构

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主任:张永年

副主任:马保平

总干事:王维明

委员:康明蒋迎春

法律顾问:天达律师事务所

财税顾问:京都会计师事务所

宗旨与职责

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力量,联合国内外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热爱中华文明的组织和个人,广募资金,通过回赠、回购、讨还等方式,多渠道促成流失海外的国宝早日回归祖国。

基金管理

为了确保国宝抢救工作万无一失,专项基金已聘请五十多位权威专家作顾问,并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工作,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基金来源

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国际无偿援助

国家财政及有关部门的资助

基金所实现的合法收益

基金使用

组织流失文物的调查研究

流失文物的回归

回归文物的修缮和保管

回归的文物的宣传和展示

发动社会力量 共促国宝回归

倡议书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血脉。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维系本民族的根基与血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列强侵掠与欺凌,一批批国宝级文物惨遭离乡背井、颠沛流离之厄运,长期流落异国他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 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就有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间的中国珍贵文物同样数量浩繁,难于胜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从海外抢救保护祖国珍贵文物的工作。在国家百废待兴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亲自筹划从海外成功抢救《中秋帖》、《伯远帖》及《《五牛图》》等稀世珍宝。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先后加入多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坚持追索历史上被盗及非法出口的中国文物的严正立场,采取外交与法律手段,成功追索回多批流失文物,成绩显著。与此同时,一些组织和个人也以多种方式使一些流落他乡的珍贵文物重归故里。然而,相对于数目巨大、种类庞杂、状况千差万别的流失文物而言,国宝回归之路漫漫,回归工作任重道远。

国宝在外,国人思归。国宝回归,既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决流失文物回归问题的根本在于国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韩国经济腾飞后,其民族文物曾出现回流热潮。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充分发动全民、全社会的力量,加大追索流失海外中国珍贵文物的力度,势在必然。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日前决定建立“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广泛募集资金并专项用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研究、征集、回购工作,努力促使国宝早日回归祖国。这无疑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义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此,我们郑重倡议:一切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热爱中华文明的组织和个人,利己之长,尽己所能,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携手共进,让流散在外的中国国宝早日回家!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2002年7月

宣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把无可替代的遗产归还给他的创造者》的呼吁书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天才的最高的化身之一是其文化遗产。这些被掠夺了文化遗产的男女公民至少有权要求归还那些最能代表他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地上、地下保存着无数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文物,它们是这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伟大历史的见证、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象征。它们理所当然的是中国的珍宝。但是,自1840年以来,国力衰微,大量国宝流失海外,至今未能归还。这是长久萦绕在中国人心头的遗憾,也是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的损失。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先后加入多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坚持追索被盗及非法出口的中国文物,采取外交和法律手段,成功索回多批流失文物,成绩显著。

“国宝工程”是为抢救流失海外文物而启动的全面、系统、长期的社会工程,抢救历史上由于战争、非法盗掘、走私等不道德手段流失的文物。

“国宝工程”依据中国法律以及中国对外签署的国际公约的原则,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特有的功能与作用,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广开国宝回归之路。

时至今日,国宝回归,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正义呼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已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启动“国宝工程”,将促成国宝不断回归,实现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

时代在前进,文明在发展,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为国宝回归而共同努力!

顾问

启功 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世襄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宿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

耿宝昌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

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

史树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何鸿燊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著名企业家

冯骥才 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李学勤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金维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谢辰生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徐苹芳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罗哲文 中国文物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郑孝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傅熹年 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吕济民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原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研究员

孙机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周绍良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许勇翔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教授

陈华莎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副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陈佩芬 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杜廼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杨伯达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李久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杨新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臣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聂崇正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章津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汤池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马世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

汪庆正 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

高崇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

王世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原思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陈铁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黄克忠 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亚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达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

叶佩兰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刘雨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李辉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萧燕翼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张浦生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胡继高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柯俊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南泉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王子初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

蒋定穗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

孙守道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公益捐赠

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国税函[2002]890号文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通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持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公益事业。

受赠户名: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

开户银行北京银行沙滩支行

银行账号:01090325200120111659122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