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润

王润(1929年6月一2016年7月29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原北京科技大学校长。一直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六十年代开始指导研究生工作,已培养出硕士及博士30余名。他译著《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能》,主编《金属材料物理性能》,该著作获全国优秀教材奖。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2016年7月29日17时15分,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王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原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学校)校长。

1929年6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冶金系,1952至1957年在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作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前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副院长、校长等职务。他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第二、三届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技委一、二、三届委员;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科协四届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副理事长;北京高教研究会副会长等兼职。

1947至1952年在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冶金系学习。其间,1948年学校南迁上海市,王润同志到冀东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化名王干一。唐山解放后,他先后参加了接管唐山钢厂和古冶耐火材料厂工作。之后被派回原学校学习,并于195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53至1957年在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并获得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一直在北京钢铁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60年创办精密合金专业。1983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北京钢铁学院院长,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他为首任校长。

获得荣誉

主编《金属材料物理性能》,该著作获全国优秀教材奖。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1998年国家发明专利。

"稀土氮化物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于199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主要成就

教学

在教学方面,他主讲过《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能》、《精密合金学》及部分《合金钢》课程,指导多届毕业论文。

科研

在科研方面,王润教授长期从事金属功能材料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从六十年代开始他与精密合金教研室及研究室教师共同完成了多项军工科研任务,所研制的坡莫合金、高性能铝钴永磁合金等获得重要应用,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他们科研组在完成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性能铁硼永磁材料研究"中研制成功高矫顽力高磁能积的永磁材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非晶态金属材料"研究中,在改善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的脆性及其稳定性方面作出重要成果,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非晶态新材料新工艺"研究中,在超微晶形成机制方面作出重要成果,研制成功高导磁率超微晶软磁合金,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863"新材料领域项目"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中,研制出新型镝铁合金,获1998年国家发明专利。"稀土氮化物永磁材料的制造方法"于199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主讲课程

主讲过《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能》、《精密合金学》及部分《合金钢》课程。

后世纪念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王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29日17时15分在京逝世,享年88岁。

王润生前遗愿,他的遗体将无偿捐献给北京大学医学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

参考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王润病逝 遗体将无偿捐献_网易新闻.www.163.com.2021-07-19

王润教授简介-《功能材料》1991年06期-中国知网.mall.cnki.net.2021-07-19

北京:上午送别北科大首任校长王润当年学生忆恩师.今日头条.2021-4-29

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王润病逝 遗体将无偿捐献.news.sohu.com.2016-07-3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