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Ten Views of the West Lake),位于浙江省西湖区,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周围的十处建于南宋至清的特色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十景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祝穆《方舆览胜》的记载中。南宋覆灭后,西湖十景一度衰败。到了明代,西湖十景景致有所恢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至杭州市,重新品题西湖十景。自1751年起,乾隆六下江南。在西湖十景御碑的后方与侧方分别留下题诗。1985年,经过评选确定了“西湖新十景”。时隔22年,到了2007年10月,从恢复重建、修缮整治的100余处景区(点)中评选产生出了第三批“西湖十景”。2013年5月,西湖十景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评选出的西湖新十景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2007年第三次评出的西湖十景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历史沿革
西湖十景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祝穆《方舆览胜》的记载中。西湖十景依次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每两个景目依次组成对偶。南宋画家释若芬、马麟、陈清波等人均有关于十景的画作,十景也常常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如张矩、周密、陈允平等均有关于十景的诗作。
宋朝灭亡后,元朝对西湖的治理并不重视,导致西湖十景一度变得冷清萧条。其中一些景点甚至逐渐荒废,名存实亡。到明代,西湖十景景致有所恢复。约在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形成了当时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荷风、飞来洞壑、段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映月、两峰插云、花港观鱼、南屏晚钟。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至杭州市,重新品题西湖十景。在立曲院风荷碑时,康熙做了两处改变,一处是位置:宋人记载的原址大致位于杭州花圃西侧的洪春桥畔,而康熙南巡时,湖区已东缩,于是康熙把碑立在跨虹桥边;另一处是景名:宋人题的是麯院风荷,意为酿酒的作坊,康熙改作“曲”。自1751年起,乾隆六下江南。在西湖十景御碑的后方与侧方分别留下题诗。1924年,雷峰塔倒塌,十景中的“雷峰夕照”不复存在。
1984年,在西湖保护和建设有新发展的背景下,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被发起。1985年,经过数万杭州市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的参与评选,以及专家评选委员会的斟酌和审定,最终确定了“西湖新十景”的名录。这十大新景包括: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西湖新十景评出以后,著名人士和书法家还为“新十景”题写景名。陈云题写“云栖竹径”,刘海粟题写“满陇桂雨”,赵朴初题写“虎跑梦泉”,陈叔亮题写“九溪烟树”,费新我题写“吴山天风”,王个题写“龙井问茶”,沙孟海题写“阮墩环碧”,李长路题写“黄龙吐翠”,王蘧常题写“玉皇飞云”,萧娴题写“宝石流霞”。当时的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在“新十景”景点,刻石立碑或镌刻景名。
1999年7月,浙江省决定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工程于2000年12月开始,2002年10月完成。重建后的雷峰塔景区总面积近90亩。2002年起,西湖经过综合保护工程后展现出了新的格局和面貌。2007年6月,为全面展示西湖美景,杭州举办了三评西湖十景活动,评选范围包括80年代以来的西湖建设成果及2002年后的恢复重建景区,但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不在评选之列。2007年10月27日,在第九届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上,评选结果被揭晓。第三次评出的西湖十景是:灵隐寺、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2013年5月,西湖十景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布局
西湖十景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苏堤春晓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平湖秋月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断桥残雪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花港观鱼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双峰插云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雷峰夕照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南屏晚钟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这一系列景观涉及了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关于季节、时节、气象、动植物的景观特色,以及堤、岛、桥、亭、台、楼、阁、园林、宅院、寺塔等景观元素。
主要景点
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约500米。苏堤是“苏堤春晓”景观的最主要组成要素,旧称苏公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是北宋文人苏轼在担任杭州市知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堤身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苏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单孔半圆拱石桥,每座桥的净跨约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景区经过大规模的拓建,成为占地420余亩以荷文化、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园林,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南宋时称“曲(qū)院荷风”。“曲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作坊使用的酒曲,在九里松东,洪春桥一带。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酒工取金沙涧水制曲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康熙年间,为迎皇帝巡游,特地在苏堤跨虹畔的岳湖里引种荷花,增设水榭[xiè]楼台,弹奏秦汉古风。康熙看荷听曲,提笔游龙,为此地书名立碑,改“曲(qū)院”为(曲(qǔ)院”,正“荷风”为“风荷”。曲院风荷园林,在咸丰末年,毁于兵火,官宦富豪随之侵园建居。解放时期,曲院风荷仅剩一碑一亭半亩地,濒湖荷花少许。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该景观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南宋题名之初以泛舟西湖、观赏秋夜月景为胜;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平湖秋月”景观,定孤山东南角的临湖水院为该景观的景址所在。构成“平湖秋月”景观的包括始建于清代康乾年间的水院空间、御书楼、碑亭、观景平台、曲桥、碑刻等建筑和构筑物遗存,荷花、垂柳、西府海棠等传统植物,外湖水域及三岛、西湖环湖群山、孤山南麓等自然景观。题刻“平湖秋月”景名的御碑是该题名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水院东曲桥头,原碑为清康熙帝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平湖秋月”景名所立,现碑为1980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身正、背面均刻康熙帝1699年御题行书“平湖秋月”四字。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角攒尖顶木构亭,面积15.21平方米,通高5.6米。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白堤东西横接孤山和西湖东北角岸线,分湖面为南、北两部分,因此位于白堤东端的断桥视域开阔,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景观的最佳地点,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断桥”名称的由来曾有多种传说,一种说法认为该桥原以地方姓氏命名为“段(家)桥”,后因读音相同,逐渐传为“断桥”;而最通行的说法是,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该桥因此被称为“断桥”。该桥还得益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其中男女主人公的几段故事情节都发生在这里。1921年,断桥被重建,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1941年重新改建,20世纪50年代又经修饰。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景象。南宋时期,内侍官卢允升在花家山附近建立了一座私家花园——卢园。园内引水入池,池中蓄养着五彩斑斓的鱼儿,供人观赏。久而久之,卢园成为了游览胜地,因邻近花家山,人们又称其为“花港”。后来,宫廷画师在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也将这一美景列入其中。1699年,康熙来到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写道:“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南宋时,该景观为帝王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该景观因康熙巡游西湖而复兴,现为占地十七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题刻“柳浪闻莺”景名的御碑是该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钱王祠门前水池东北约60米,原碑为康熙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柳浪闻莺”景名而立,1980年按原尺度、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风格的四柱歇山顶式木构亭。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轼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明代重建)。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难分,故得名“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御碑亭在小瀛洲九曲桥南段,为六角攒尖顶石柱亭,亭中竖碑石,镌康熙帝题书“三潭印月”景名,两侧设坐栏。亭柱镌刻康有为撰题小瀛洲长联。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南宋时,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各有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自西湖西望,群峰隐晦而塔尖分明,因此得“两峰插云”景名。清代,峰顶古塔皆毁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南巡杭州市,御题景名,改“两峰”为“双峰”,并在洪春桥旁建御碑亭。
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雷峰塔,始建于吴越时期(907年—978年),1924年塌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在历史上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同时,雷峰塔还因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而成为爱情坚贞的象征,赋予了西湖景观人文情感内涵。御碑亭院落位于雷峰塔遗址西93米,题刻“雷峰夕照”景名的御碑位于院落入口以东13米,原碑有两座,分别为清代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于1699年和1751年巡游西湖时所立。2002年按原尺寸、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雷峰新塔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通高71米,五面八层,依山临湖。为保护好地下珍贵遗址,古塔遗址实行玻璃天棚覆盖。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该景观单元的重要建筑为净慈寺,寺院始建于954年,坐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是与灵隐寺齐名的西湖古刹。该寺自宋起几经兴毁,净慈寺仍保存着清代的基本格局,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寺内有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题刻“南屏晚钟”景名的御碑是该景观的重要历史物证之一,位于净慈寺门前东侧17米,原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西湖时所立,2002年按原尺寸、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碑体正面刻有康熙御题行书“南屏晚钟”四字。御碑的保护性建筑御碑亭为清代六角攒尖顶石柱木构亭,方形亭柱上刻有清代至民国间所刻八副对联。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99年7月,浙江省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该工程于2000年12月启动,2002年10月竣工,重建后的雷峰塔景区总面积将近90亩。自2002年起,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启动,恢复重建、整治修缮了共计145处景区景点。2017年1月至9月,为恢复双峰插云景观,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南高峰顶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南高峰塔塔基、旧时道路、排水沟、房屋基址等遗址。2018年4月至5月,通过物探等科技手段对北高峰塔相关区域进行的考古研究,基本确认了北高峰塔遗址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广电集团北高峰发射台内的八角楼建筑区域一带。6月底,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式启动“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10月16日,双峰插云景观恢复工程设计方案公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始,展期7天。展览对公开征集到的3个设计方案将进行展示,同时展出了部分南高峰塔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保护
2011年,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第一个以文化价值定性的湖泊类景观。次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此后,《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西湖十景”、代表性文化史迹保护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9大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相继编制实施,为西湖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制和规划依据。2013年5月,西湖十景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化
亚运版邮品
2023年6月15日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天,由画家陈家先生创作的《西湖十景》亚运版邮资明信片也正式对外发布。此套明信片以陈家泠先生此前绘画的“西湖十景”为主图,通过水墨丹青描绘出西湖的胜景精华,以此来加深各国运动员和游客对杭州市的认识。这套明信片的封面是一张西湖的全景图,明信片总共10张,每张正面是“西湖十景”之一,背面印有景点介绍和官方邮票。
油画
2022年2月,由光达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主办的“西湖十景油画展”在光达美术馆启幕。展览呈现了司徒立(Szeto Lap)、章晓明、焦小健、蔡枫、蒋梁五位油画家视角下的当代“西湖十景”。油画“西湖十景”全系列共计10件,一景一画,均为1.8x4米的巨幅油画作品,由法籍华裔画家司徒立先生主持于2014年创作。历来“西湖十景”多见于国画作品,几成定式。此系列则以油画为体,回到实事实景本身,直观直寻,即目即事。
历史诗词
历史画作
相关景点
西湖十八景
西湖十八景产生于清代,据《西湖志》记载,西湖十八景包括湖山春社、玉带晴虹、海霞西爽、梅林归鹤、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鱼沼秋蓉、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西溪探梅、功德崇坊。
钱塘十景
钱塘十景产生于元代,包括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孤山霁雪、北关夜市、葛岭朝瞰、浙江秋涛、冷泉猿啸、两峰白云、西湖夜月。
参考资料
西湖十景(Ten Views of the West Lake)介绍.央广网.2024-03-03
西湖十景.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3-03
那些你合影过的石碑,原来是风景“说明书”,它诉说了哪些故事?.百家号.2024-03-03
最新一批“西湖十景”将在今年10月推出.央视网.2024-03-03
胡耀邦故居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网.2024-03-03
油画中的“西湖十景”你见过吗?张张让人惊叹,你可以去现场免费欣赏.百家号.2024-03-03
【城市案例分享】重建雷峰塔.澎湃新闻.2024-03-03
从1数到10,数全这十个数字,才算真正了解西湖的美.桐庐新闻网.2024-03-03
苏堤上的六座桥你能认全吗?谁取的名?一起探寻西湖里的小秘密.澎湃新闻.2024-03-03
杭州西湖苏堤春晓.新浪旅游.2024-03-29
杭州三十景之一曲院风荷.杭州西湖博物馆.2024-03-03
迎亚运 品宋韵 讲好西湖故事 | 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迎亚运 品宋韵 讲好西湖故事 | 西湖十景之断桥残雪.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西湖十景]断桥残雪.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03-29
[西湖十景]花港观鱼.杭州西湖西溪管委会.2024-03-29
迎亚运 品宋韵 讲好西湖故事 | 西湖十景之柳浪闻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杭州西湖西溪管委会.2024-03-03
流传千年的西湖十景,有一景并不完整!现在要补齐它,想听听你的意见.百家号.2024-03-03
迎亚运 品宋韵 讲好西湖故事 | 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品宋韵讲好西湖故事 | 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解密西湖:为什么世界文化遗产“驻颜有术”?.百家号.2024-03-03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天 《西湖十景》亚运版邮品对外发布.央视网.2024-03-03
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新成果 新书《楼外楼宋韵新滋味》演绎宋韵“四重奏”.百家号.2024-03-29
今日中秋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澎湃新闻.2024-03-29
【央视画廊】传世墨迹——宋·叶肖岩《西湖十景》.【央视画廊】传世墨迹——宋·叶肖岩《西湖十景》.2024-03-29
用一天“逛”完清代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图》是啥体验.百家号.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