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继春
叶继春,1977年6月出生,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致公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新能源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2005年12月起,叶继春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8月,他成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叶继春主持了科研项目《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紫外光源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2022年12月,他的论文《TOPCon电池低成本化和高效化发展路径探索》发表。2025年4月,叶继春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制备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的新技术。
叶继春的研究领域为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高效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装备开发等,在Nature 能量、EE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60余篇,申请专利220余件(授权110余件),率先开展了基于管式PECVD路线的TOPCon技术开发,并全方位推动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他曾入选2015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2019年,叶继春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77年6月,叶继春出生。1996年9月,叶继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2001年9月,叶继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2005年12月,叶继春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5年12月,叶继春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06年2月,叶继春在美国Spansion Inc.担任高级工程师。2009年6月,叶继春在美国Calisolar Inc.担任高级工程师。2010年11月,叶继春在美国Alta Devices Inc.担任高级工程师。2012年8月,叶继春担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2013年,叶继春参加了第九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次年,他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叶继春曾入选2015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
2016年6月,叶继春主持了科研项目《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紫外光源材料及器件关键技术》。2018年5月,他的论文《电荷选择性接触设计及非掺杂异质结晶硅太阳电池》发表。2019年,叶继春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年12月,他的论文《TOPCon电池低成本化和高效化发展路径探索》发表。2024年3月26日,叶继春拟任宁波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2025年4月,叶继春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制备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的新技术。
社会兼职
研究领域
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高效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装备开发、硅基杂化太阳电池、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等。
主要成果
科研成果
叶继春在Nature 能量,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le, 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u0026 Environ. Sci, Nano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260余篇论文(50篇IF\u003e10),引用6200余次(谷歌),H 因子40,申请专利220余项(授权100余项),其中PCT专利5项;“高效TOPCon太阳能电池工艺及装备产业化技术开发”和“环保型低成本半导体工艺衍生表面化学镀膜技术”等多个项目实现转移转化,并和龙头企业一起开始产业化进程。其中,镀膜技术已经实现量产,且获得2019年度“国家云计算中心科技奖”-卓越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9年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优秀奖,“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团队完成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大装备项目、以及浙江省、宁波市、企业等科研项目50余项。
科研项目
主要作品
专利成果
发表著作
发表论文
人才培养
叶继春培养了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培养的的博士生获得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一次。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叶继春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制备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的新技术,在1.09平方厘米器件上实现了23.8%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刷新该类型电池的世界纪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能源》上。叶继春表示,这项新技术不仅在柔性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具备良好的规模化生产潜力,有望推动下一代高性能太阳能产品走进现实生活。
参考资料
叶继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04-22
导师信息-叶继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25-04-22
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公示.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5-04-22
叶继春.SEMICON China.2025-04-22
我国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实现新突破.百家号.2025-04-22
叶继春.中国知网.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