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克(1940年2月18日-2025年4月1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2年11月至1984年6月,郭爱克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德国马普学会生物控制论研究所,从事家蝇视觉系统“图形与背景”分辨的生物控制论研究。1984年,郭爱克从德国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视觉信息加工研究室主任。1988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他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郭爱克成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神经科学室主任。1993年,郭爱克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中国首个以果蝇作为模式生物来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实验室平台。1999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学习记忆实验室高级研究员。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郭爱克担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年至2017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24年4月12日,郭爱克在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头痛学苑教育项目”的活动开场仪式上致辞。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郭爱克在浙江省杭州市逝世,享年85岁。
郭爱克的研究方向是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学习与记忆研究。2006年11月15日,郭爱克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郭爱克被评为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郭爱克获亚太神经网络协会杰出成就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0年2月18日,郭爱克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9年,郭爱克毕业于沈阳市第二中学。1960年,郭爱克由国家选派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学习。1965年,郭爱克从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并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同年,郭爱克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经历
1971年,郭爱克和同事们一同被下放到中国科学院在潜江市农村的“五七干校”。在干校,他们居住在劳改犯留下的低矮草棚中。郭爱克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大木桶挑大粪,为蔬菜施肥。1972年,郭爱克患上了黄疸肝炎,黄疸指数高达80,住进了潜江传染病院。主治大夫采用中药和西药的治疗方法,使郭爱克的肝病得以康复。
1976年,郭爱克被选派至北京语言大学的德语76班,并担任了该班的班长一职。次年,他成为中国赴德国留学的八名科研生之一。在德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DAAD)提供的奖学金资助下,他前往慕尼黑大学学习。在慕尼黑大学,他的导师斯穆拉鼓励他攻读博士学位,尽管当时中国尚未建立博士制度。为了帮助郭爱克实现这一目标,斯穆拉为他办理了大学毕业证书的公证手续,以证明他在莫斯科大学所获得的学历与德国的学历体系是等价的。1979年9月20日,郭爱克获得了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来自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德国获得的第一个博士学位。
1982年11月至1984年6月,郭爱克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德国马普学会生物控制论研究所,从事家蝇视觉系统“图形与背景”分辨的生物控制论研究。1984年,郭爱克从德国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视觉信息加工研究室主任。1988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其评为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郭爱克成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所神经科学室主任。1992年,郭爱克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九届国际昆虫学大会。1993年,他受邀前往海森伯格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短期访问交流。同年,郭爱克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中国首个以果蝇作为模式生物来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实验室平台。1999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学习记忆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自2001年起,郭爱克投身于果蝇基于价值的抉择、跨模态学习记忆以及多巴胺调控抉择等多个领域的研究。200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郭爱克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发表了关于果蝇跨模态学习与记忆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同年,郭爱克担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年11月15日,“何梁何利基金奖200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郭爱克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郭爱克被评为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2年至2017年,郭爱克担任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7年8月26日,郭爱克受邀参加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主题为“探索者”的科技演讲大会。2019年11月13日-17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中国深圳举行,郭爱克出席了“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发表演讲。2024年4月12日,郭爱克在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协办的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头痛学苑教育项目”第十一站重庆站活动的开场仪式上致辞。
逝世
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郭爱克因病医治无效,在浙江省杭州市逝世,享年85岁。
人物作品
论文
著作
科研成果
科研综述
郭爱克是在中国果蝇认知研究领域和生物控制论研究的开拓者。1993年,郭爱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以果蝇为模式动物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实验室。从演化和选择的视角,从基因脑行为的结合上,在分子、细胞、回路和行为等多个层面上,揭示了果蝇的学习记忆、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抉择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环路和系统水平的神经机制;提出了基于昆虫快速视觉仿生基础上研发自主智能无人飞行器集群的学术思想;发展了以电子显微镜和超薄连续切片结合为手段的微观神经联结组研究方法等。他从复杂系统科学和跨物种的角度,思考脑智关系,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科研成就
郭爱克和唐世明博士合作的实验“四两拨千斤”,发现果蝇还有比学习记忆更高的认知行为,果蝇可以在环境变化时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这样,抉择也不再被认为是灵长目所特有的生命特征。这也成为2001年郭爱克作为通讯作者,在《科学》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也是中国神经科学界在《科学》上发表的的第一篇论文。2005年,《科学》杂志第二次发表论文,这是郭爱克和博士后郭建增合作、关于记忆跨模态协同共赢的研究成果;2007年,郭爱克实验室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第三次发表在了《科学》杂志,第一作者张柯是郭爱克的博士研究生。该成果不仅被评为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在国际上也很受同行重视。2012年,郭爱克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发育与可塑性研究集体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科研项目
人才培养
讲座
2018年9月10日,神经生物科学系列前沿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讲,郭爱克作了题为“人类大脑在整体上是怎样工作的”讲座。
教育成果奖励
2006年,郭爱克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教师。
人物任职
人物生活
1972年,郭爱克在潜江市农村的“五七干校”患上了黄疸肝炎,黄疸指数高达80,住进了潜江传染病院。最终主治大夫采用中药和西药的治疗方法,使郭爱克的肝病得以康复 。
1999年11月,中科院在上海成立了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的邀请下,郭爱克来到了神经科学研究所,建立了果蝇学习与记忆实验室。郭爱克日常乘坐上海地铁1号线莘庄到衡山路区间的地铁,为了避开地铁高峰,郭爱克早出晚归,每天中饭、晚饭和周末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食堂里解决。
郭爱克在德国慕尼黑时,他的妻子曾写信鼓励他一定要拿学位。后来郭爱克独自来到上海市工作,他的妻子虽然是复旦大学毕业的上海人,但因为她在北京也有自己的科研事业,不能伴随他同来。郭爱克的妻子对他说,不要忧虑,尽管去做自己的事。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留学德国的“自然科学博士”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郭爱克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脑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民周刊评)
郭爱克院士今年70岁,这位本该在家中儿女承欢,颐养天年的长者,知天命之年走进了果蝇的世界,又在其花甲之年,选择只身在北京和上海市两地飞行,重新开启他新的科研征程,生命不息,求索不止。(科学网评)
郭爱克治学严谨,始终坚持求真唯实、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为中国神经科学和空间亚磁等领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多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促进了我国脑认知和仿生智能等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待人宽厚,豁达谦逊,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和青年人才,关注社会民生,热心公益,深受国内外同行敬重和爱戴。(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评)
郭爱克院士是中国神经科学领域泰斗级专家,在其科学研究工作中,郭院士坚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前瞻性,始终以严谨、刻苦的态度从事科研工作。带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关注社会。尤其是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他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严谨地从事基础研究,理性地理解中国现有发展实况,以最少的科研经费投入做出了一流的科学工作,为如何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工作树立了范本。(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评)
参考资料
郭爱克院士生平.郭爱克院士生平.2025-04-11
计算神经科学(脑科学丛书).豆瓣读书.2025-04-11
郭爱克.上海大学.2025-04-11
郭爱克:情迷果蝇,乐趣无穷.新民周刊.2025-04-11
校庆启动篇之十四——沈阳二中校领导拜访郭爱克院士并为校友会上海分会授牌.微信.2025-04-11
郭爱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25-04-11
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 “头痛学苑教育项目”第十一站在重庆成功举办.华龙网.2025-04-11
神经所郭爱克院士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2024-06-25
沉痛悼念我校优秀毕业生郭爱克院士.微信.2025-04-11
郭爱克——简约而不简单的果蝇,研究乐趣无穷.新华社新媒体.2025-04-11
“探索者”大会:中国载人潜水器有望五年内抵11公里深海底.澎湃新闻.2025-04-11
郭爱克:探索自然智慧本质 照亮类脑智能之路.新浪财经.2025-04-11
中科院院士、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郭爱克因病逝世,享年85岁_腾讯新闻.腾讯新闻.2025-04-11
求索大脑智慧本质,照亮类脑智能之路.中国知网.2025-04-11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与样品后染色联用在微观脑联结组学中的应用.中国知网.2025-04-11
探索自然智慧本质,照亮类脑智能之路——果蝇学习记忆与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中国知网.2025-04-11
智力本质的探索.中国知网.2025-04-11
小虫春秋:果蝇的视觉学习记忆与认知.中国知网.2025-04-11
果蝇的同性性行为研究.中国知网.2025-04-11
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基础研究.中国知网.2025-04-11
Spontaneous calcium transient in early developmental photoreceptor of Drosophila.中国知网.2025-04-11
无痛(painless)基因在果蝇伤害性反应中的作用.中国知网.2025-04-11
生命礼赞——敬贺贝时璋院士百年寿辰.中国知网.2025-04-11
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知网.2025-04-11
果蝇的学习、记忆与决策.中国知网.2025-04-11
神经信息学与计算神经科学.豆瓣读书.2025-04-11
郭爱克院士专访:“果蝇院士”的生命礼赞.科学网.2025-04-11
中国科学院隆重颁发2011年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2025-04-11
成电讲坛:郭爱克院士——我的脑科学之梦.电子科技大学新闻.2025-04-11
痛惜!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郭爱克院士离世,享年85岁.红星新闻.2025-04-11
开讲啦!郭爱克院士解读人类大脑工作方式.开讲啦!郭爱克院士解读人类大脑工作方式.2025-04-11
我校聘请郭爱克院士为客座教授.徐州医学院.2025-04-11
讣告丨沉痛悼念郭爱克院士.微信.2025-04-11
要闻速览|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爱克莅临市四医院交流指导.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