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
象牙塔(法语:la tour d'ivoire,英语:Ivory tower),用来描述那些远离现实世界的地方。这个概念通常用于描述学术界或艺术界,因为这些领域的人们经常被认为是远离社会黑暗的。然而,这个概念也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富裕的人们,他们生活在一个与普通人不同的世界里,远离社会的问题和挑战。
象牙塔最早源于圣经《旧约雅歌》(第7章第4节,是睿智富有的以色列王所罗门曾作爱情之歌《雅歌》中的第五首,指新娘优美的颈项。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奥古斯丁在书函《致维尔曼》中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于是“象牙塔”就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很多人把大学比喻成象牙塔,实际就是把大学指作“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而在心理学上,“象牙塔”指富有想象力人的内心五彩斑斓又虚幻的小宇宙。
词源
象牙塔(Ivory tower)源于圣经《旧约雅歌》(the Old Testament, song of songs)第7章第4节,是睿智富有的以色列王所罗门曾作爱情之歌《雅歌》中的第五首,说的是新娘优美的颈项。诗歌中描写道,歌新郎是这样赞美新娘的,“…Your neck is like an ivory tower. Your eyes are pools in Heshbon,by the gate of Bath-rabbim….”(……你的颈项如 象牙塔;你的眼目像希实本·巴特那拉并门旁的水池;……)。
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于是“象牙塔”就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后来有将大学生活比作“象牙塔”的说法,意指大学生活的单纯,与社会隔离。
引申含义
社会学
“象牙塔”一词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在汉语中,象牙塔本指忽视现实社会丑恶悲惨之生活,而自隐于其理想中美满之境地以从事创作的人,意为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之外,躲进孤独舒适的个人小天地,凭借头脑从事写作活动的人;如今涵意“比喻脱离繁杂多变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文学家和艺术家、科学家)的小天地,专心从事学术事业的人”,其被誉为“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隐居之地’"。
分析:现实中也有人误认为象牙塔是高等学府之意,大学的生活固然美好,也有很多令人向往的地方,可其毕竟只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在这到处尔虞我诈的繁杂社会中,象牙塔真是一方净土,虽然不是没有一点杂质,可正如象牙并非纯白,而是微黄甚至带有瑕,但是其人员结构简单,且专注于从事学术事业或教书育人,足以令人神往了。
周作人使用了居住在高塔中的学者的比喻。这有可能受到厨川白村《走出象牙之塔》的影响。鲁迅先生曾号召革命的文艺家要走出象牙之塔,到社会中去,到旋涡的中心里去这样才能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
心理学
象牙塔,富有想象力人的内心五彩斑斓又虚幻的小宇宙。
科技幻想
象牙塔,表示一种幻想的待证实的科技,特别是宇宙探索的高尖端问题,科幻书籍《象牙塔里的奥秘》说的就是此意。
参考资料
Ivory Tower:繁复现实里的一念天国.南京审计大学.2024-08-03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生活.陕西省图书馆.2024-08-03
【孙振超】大学的情怀.青岛大学.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