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八字桥

八字桥是宋代石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地处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始建年代不详,其桥洞石柱上的“时宝丙辰(1256年)仲冬吉日建”题记为南宋重建时所刻。

八字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主桥洞净跨4.5米,高4米,两边各并立9根石柱,石柱略有侧脚,方向朝外,紧靠金刚墙组成桥墩,其下桥基以大条石筑成,十分稳固。

八字桥重建于南宋,自南宋一直沿用至今,八字桥的设计和建造技术高超,2001年被公布为全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八字桥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在绍兴的一处遗产点。

简介

2001年06月25日八字桥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八字桥与光相桥、广宁桥、泗龙桥、太平桥、谢公桥、题扇桥、拜王桥、接渡桥、融光桥、泾口大桥、西跨湖桥以迎恩桥合并,称:绍兴古桥群,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八字桥为梁式石桥,桥洞宽四米半,两侧桥基条石叠砌,基上各并列石柱九根,石柱约高四米,下端插入 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整桥踏跺分三面四道与三条道路相贯通,南面分二道与主河两岸道路连接,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横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连接八字桥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东岸与南面东岸一道位于同一线上,分南北两坡。桥梁长约四米八,外侧用石二层,略作月梁形。石制栏杆,望柱上刻有造桥捐资者的姓名。八字桥的两边踏步,异于平常所见之桥。桥的东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一沿河岸北下于广宁桥直街,一南下于东双桥东河沿。西墩踏步,除从八字桥直街直上正桥踏步外,南下东双桥西河岸也有踏步,在通向东双桥东河岸、西河岸的踏步下,还各筑有一梁式桥洞,因为在这里,旧时原有一小河流,穿而通过,桥墩上所有踏步,和正桥一样,两侧都筑有石栏、望柱,使整座桥梁浑然一体。由于建桥的匠师们在这个多街道,多河道的特定地段。

建筑了这么一座石梁式多踏步的桥梁,遂使 八字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绍兴市全市有多座八字桥。市区八字桥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古石梁桥。它的特殊之处有三:一是它的落坡结构特殊。此桥有适应三街三河交叉的复杂环境要求的四向落坡设计。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此种桥坡结构少见。二是桥中有桥的结构特殊。南向二落坡下各有一桥洞,二桥坡成了二小桥。“二桥相对成八字”是指主桥和一边的桥坡小桥与另一边的桥坡小桥相对成八字。上虞市丰惠镇也有一座八字桥。即由二座拱桥相邻相对成八字。二座拱桥一大一小,恰如八地左右二笔。当地称此二桥为大八字桥、小八字桥。大八字桥正名为通济桥,小八字桥为永新桥。绍兴市上虞区二座八字桥相比较,绍兴八字桥应称闭口八字,丰惠八字桥可称开口八字。

价值意义

据有关专家说,八字桥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自身的结构,以及营造者的巧妙构思。因为桥建在三水汇合处,状如八字,所以专家学者称其为“古代的立交桥”,并且大加推崇。古代匠师在设计时解决了比较复杂的交通问题,是研究我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更是老绍兴的典型代表。

八字桥的设计特点是顺应绍兴城内已有的街道、房屋等布局,善用地形,不拆房,不改街,既能解决交通问题,又不会对城内大兴土木。

八字桥重建于南宋宝祐四年(公元 1256 年)。今存之桥,为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 1783 年)再建后的遗物。

桥名由来

八字桥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主桥东西走向,两边副桥南北延伸,共有3个层面5处出口,连接3条道路。桥洞近水处有一个层面,是供纤夫通行的纤道,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副桥桥面又有一个层面,南北往来的行人可以从这一层经过;主桥桥面最高,只有东西交通才需要登上这一层。

三大特点

八字桥有三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造型美观,三是科学而实用。据地方志记载,南宋嘉泰年间,也 即公元1201—1204年就建造了八字桥。在桥下西侧第五根石柱上刻有“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这又说明八字桥于公元1256年进行过修建。由此可知八字桥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八字桥水城风貌街区是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街区之一,规划修复后的八字桥街区将反映绍兴传统水街的许多功能,也将开放更多的景点供游人参观。现在的街区是原始的、开放式的,游人可以随意游览。到了八字桥,就应该看看广宁桥、东双桥,有时间还可以去登临新修复的都泗门城楼。游览八字桥历史街区,主要是观赏传统古石桥、水城河道格局、传统民居建筑与百姓习俗等。街区内的景观一目了然,即使无人陪同,也可尽得水城风韵。

有专家提出“八字桥”是“八士桥”之误,各持己见,一时难以定论。

历史沿革

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以前。两座八字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八字桥重建。

据《乾隆府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杨周圣重修八字桥。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字桥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修缮完成桥修缮。

1962年1月,八字桥西边小桥墩被洪水浸冲下沉,使桥栏踏步倾塌下陷,桥身石块开裂分离,绍兴县文物部门申请专项经费对此进行抢修。

1982年,绍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八字桥破损情况进行全面修缮。对破损基础、桥身采用机核高压喷浆,喷入高标水泥,使内部结构紧密,外用块石填补的方法加固,更换破损石栏、石柱、抱鼓石,恢复东西向两条小河。

文物遗存

八字桥桥梁外侧用石二层,略作月梁形。石制栏杆,望柱上刻有造桥捐资者的姓名。柱头雕作覆莲形,有“普渡众生”之意,寻杖下用云拱斗子。在八字桥下西侧第五根石柱上刻有“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桥下石壁转角处保存有被纤绳磨出的痕迹。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八字桥又名八士桥,据传,桥系当时八信士捐资建造。

文物保护

1961年9月,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将八字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将八字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绍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专职保护管理。

2001年06月25日,八字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八字桥位于浙江省越城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无。

交通信息

绍兴市市内公交:乘坐公交8、21、22、25、31、50、88、130路至市妇保院下,沿着八字桥直街走到底。

参考资料

绍兴古桥群.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物局).2024-02-22

八字桥.Tripadvisor.2024-02-22

八字桥历史街区.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物局) .2024-02-2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2-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