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关水坪村

关水坪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西南部,是该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村庄地理位置独特,东临紫荆塔村,西接沅古坪镇小溪村,南毗两河口村,北倚马头溪村。关水坪村由关水坪、消四坪、益家界、福兴坪、老屋坪、庄屋坪六个村民小组构成,总面积约为4300亩,耕地面积约915亩,旱涝保收农田约300亩。该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0%。

自然地理

关水坪村地处张家界市东南边缘,与怀化市沅陵县七甲坪镇相邻。这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土家族古村落,也是湘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通道。村庄沿着溪流建造的土家吊脚楼,展现了古朴的历史风貌。整个村庄地形狭长,两侧高山耸立,中央地带有一条小溪穿越。在初级合作社时期,村里修建了两个河坝,增加了约150亩的灌溉面积。1994年,区教育委员会出资兴建了青山咀石桥,方便了马头溪两岸居民的出行。关水坪村的地势北高南低,马头溪蜿蜒流淌,最终在两河口与葫芦溪交汇流入沅江,这里是沅江流域的源头之一。村庄周围环绕着南武当山脉和三泰山脉,得益于南方温暖的季风气候,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拥有丰富的林业和渔业资源。关水坪村的植被保护良好,是中华大鲵的国家生态保护区域。村庄内还有多处梯田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人口经济

关水坪村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玉米、黄豆、红薯、油菜和木材等,同时也有牲猪、牛、羊等畜牧业。自1992年张家界至武强溪的公路建成后,村里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们已经使用上了自来水,电力也已普及。村内主要姓氏有郑、全、张、欧等,大多数居民属于土家族。全村共有六个村民小组,328户家庭,居住着898名土家族居民。土地总面积为7149亩,其中耕地面积为575亩,林地面积为5334亩。2014年,关水坪村的旅游业收入接近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元。当年粮食总产量为440吨。

基础设施

关水坪村致力于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一方面,鼓励保持传统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积极改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在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创建工作过程中,村内着重解决了灌溉和道路通行的问题。投资超过120万元新建了1000米的引水渠,维修了1500米的引水渠,修建了两座新的河坝,修复了一座河坝和一处拦水码头。此外,还投入380万元修建了6公里的新组道公路,整修了4公里的现有公路,以及3公里的入户公路,并新建了500米的沿河游步道。目前,全村实现了组组通路,公路入户率达到了80%。

文化教育

关水坪村素有重视文化和教育的传统,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人才。村民郑国祥曾在十九岁时考取了康熙年间的榜眼,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进士。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村有多达88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村内小学占地1.8亩,建筑面积320平方米,设有六间教室和三间教师宿舍。关水坪村还是土家歌谣的发源地,这种音乐形式始于两汉时期,繁荣于隋唐,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广受欢迎。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各种场合演唱土家歌谣的习惯,如恋爱时的情歌、婚礼上的喜歌、祝寿时的寿歌等等。村内还流传着“有酒无歌客不醉,有客无歌不成席”的谚语。除了土家歌谣,关水坪村还保存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如扬叉舞、存篓舞、草龙灯、高花灯、穿花舞等。其中,扬叉舞是一种庆祝丰收的舞蹈,通常在秋收时节举行,象征着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族团结的珍视。

特色民居

关水坪村的历史建筑以土家吊脚楼群为主,现存吊脚楼共93栋,其中有两处集中分布的楼群,经过抢修的吊脚楼有48栋。这些吊脚楼大多依山傍水,充分利用了山地的起伏变化。房屋的构造特点是楼上悬挂支柱,楼下落地支柱,形成框架结构。土家吊脚楼并不强调街道布局,而是顺应自然地形,融入山水之间,体现了土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典型的建筑风格包括双手推车吊脚、钥匙头、转阁楼、跑马楼、两进三重堂、四合井、跛子赶羊等。获得功名或财富的家庭往往会在门口设置槽门,分为正槽门和侧槽门两种,门上有门当和户对,象征着门当户对。建筑物主要采用小青瓦穿斗式木结构,中堂设有主梁,两侧常雕刻爪柱,绘制看梁,刻有挑檐棒和齐桐。屋顶采用自然弯曲的木材制成桃梁,封檐、垛脊,安装扳爪、翘角、吊脚等构件。窗户和屋角常常雕刻有龙凤图案,楼房的私人檐廊外部装饰有万字格和长条形等样式。墙壁采用一板一衍、落堂、鼓皮等高级装修工艺,鼓皮工艺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装修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资料

张家界这29个村镇要火了!看看有你家乡吗?.搜狐网.2024-09-23

张家界8大最美村寨,你去过几个?.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3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关水坪村.名录集.2024-09-2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