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鸣条

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省运城安邑夏县之西。《书·汤誓序》记载:“伊尹相汤伐 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孔传:“地在安邑县之西。”相传商汤夏桀战于此地。

史籍记载

《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 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孔传:“地在安邑之西。”《竹书纪年》:“四十九年。(舜)帝居于鸣条五十年。帝陟。义钧封於商。是谓商均。后育。娥皇也。鸣条有苍梧县之山。帝崩。遂焉。今海州”曹魏 曹丕秋胡行》之一:“鸣条之役,万举必全。”《史记·夏本纪第二》:“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鸣条之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出兵攻伐夏桀,与夏师在鸣条发生鸣条大战。商汤大获全胜,夏桀大败南逃,死于南巢,夏朝由此灭亡。鸣条之战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战争。也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一次王朝更迭。

舜帝陵

运城市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九嶷山舜帝陵庙。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舜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九嶷山舜帝陵”。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