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著作全集》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丛书,作者是伊曼努尔·康德,译者是李秋零。
《康德著作全集》丛书共9卷,由李秋零教授耗时十年时间翻译完成。《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语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译者李秋零教授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各种已有的中文版本,同时也对一些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之一,哥尼斯贝格大学哲学教授。有人把康德比作西方哲学史上的“蓄水池”,“前两千年的水都流进了这个池中,后来的水又都是从这个池中流出去的。”
丛书系列书目
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Ⅰ(1747-1756)
康德著作全集(第2卷)前批判时期著作Ⅱ(1757-1777)
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
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
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
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1781年之后的论文
丛书内容简介
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Ⅰ(1747—1756)
本卷为伊曼努尔·康德前批判时期著作的第一部分,即写于1747年到1756年的全部著作。这一时期康德的学术兴趣在自然科学方面,本卷体现了康德有关“活力测定”,“地球自转”,以及有关“地震”、“火”、“风”的研究成果等内容。1755年发表的著名的《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也收入本卷中。
第2卷:前批判时期著作Ⅱ(1757—1777)
本卷为康德前批判时期著作的第二部分,即写于1757-1777年的全部著作。包括《自然地理学课程》(1757)、《运动与静止的新学术概念》(1758)、《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1759)、《约翰·弗里德里希·冯·丰克先生的夭亡》(1760)、《四个三段论格的错误繁琐》(1762)、《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证据》(1763)、《关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1764)、《试论大脑的疾病》(1764)、《西尔伯施拉格\u003c1762年7月23日出现的火流星的理论\u003e一书评述》(1764)、《关于自然神学与道德的原则之明晰性的研究》(1764)、《1765-1766年冬季学期课程安排的通告》(1765)、《一位视灵者的梦》(1766)、《论空间中方位区分的最初根据》(1768)、《论可感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形式及其原则》(1770)、《莫斯卡蒂\u003c论动物与人之间身体上的本质区别\u003e一文评述》(1771)、《论人的不同种族》(1775)、《有关博爱学院的文章》(1776-1777)。
第3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
《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于1781年问世,因被人误解为“贝克莱主义”而使伊曼努尔·康德异常苦恼。于是,康德于6年后对这部书作出了修订,尤其是增加了“对唯心论的驳斥”一节,并大大地压缩了有关再生的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部分。《康德全集》科学院版的编者把第2版单独编为第3卷,而把第1版中修订较多的部分与其他著作编为第4卷。
第4卷: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等
本卷包括《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1781),《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1785)和《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1786)。
第5卷: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本卷包括《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1790年《判断力批判》的发表标志着伊曼努尔·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体系最终建成,“第三批判”通过对“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的讨论,将在前两个“批判中”分裂存在的“现象界”和“本体界”沟通了起来。
第6卷: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等
本卷包括《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1794)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包含四篇,分别为“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的根本恶”、“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对人类的统治权所进行斗争”、“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建立”和“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宗教与教权主义”。该书曾一度遭到普鲁士王国当局和宗教势力的反对,但最终得以出版。《道德形而上学》分为“法权论的道德形而上学初始根据”和“德性论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两个部分。
第7卷: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
本卷包括《学科之争》(1798)和《实用人类学》(1798)。与前面几卷晦涩的文字相比,本卷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伊曼努尔·康德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第8卷:1781年之后的论文
本卷包括《\u003c兰贝特书信往来\u003e通告》(1782)、《给医生们的报道》(1782)、《舒尔茨的\u003c不分宗教适用于所有人的道德学说的一种指南尝试\u003e第一部书评》(1783)、《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1784)、《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1784)、《约·戈·赫尔德的\u003c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u003e第一部、第二部书评》(1785)、《论月球上的火山》(1785)、《论书籍翻印的不合法性》、(1785)、《人的种族的概念规定》(1785)等多篇著作和论文。
本卷包括《逻辑学》(戈特劳布·本亚明·耶舍编)、《自然地理学》(弗里德里希·特奥多尔·林克博士编)、《教育学》(弗里德里希·特奥多尔·林克博士编)。本卷的三部分内容分别由两位学者根据伊曼努尔·康德论文的内容分类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