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灾害历史学

《灾害历史学》是199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建民等。

基本介绍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 灾害历史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灾害历史学性质浅说

(二)灾害历史学的研究对象

二 灾害历史学的任务

三 灾害史与灾害学

四 灾害历史学理论基础

(一)系统论与灾害学理论

(二)自然辩证法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

五 灾害历史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历史上的“灾”“害”“饥”“荒”诸概念

(二)19世纪以前的灾害历史记述

(三)20世纪的灾害历史研究

(四)灾害历史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灾害历史资料及其整理

一 灾害历史资料的主要来源

(一)灾害历史实物资料

(二)先秦文献中的灾害资料

(三)正史中的灾害资料

(四)方志中的灾害资料

(五)档案中的灾害资料

(六)实录中的灾害资料

(七)报刊中的灾害资料

(八)文集 笔记类中的灾害资料

(九)范古农书中的灾害资料

(十)其它文献中的灾害资料

二 中国灾害历史资料的主要特点

(一)时间系列长且连续性好

(二)内容丰富多样且记载全面

(三)综合性强

三 灾害历史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一)灾害历史资料分析整理的原则

(二)灾害历史资料分析整理的主要内容

(三)历史灾害时空要素的确认

四 灾害历史研究方法

(一)灾害历史资料的量化

(二)灾害历史研究方法

第三章 采猎与农业时代的灾害问题

一 采猎与农业时代的灾害概况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自然与灾害

(二)传说中的文明起源与自然灾害

(三)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

二 灾害对采猎与农业社会的影响

(一)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二)灾害对生产 财富的破坏

(三)灾害引发社会秩序动荡

(四)重大灾害对生态系统和早期文明的破坏

三 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一)自然变异与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中的人为因素

四 采猎与农业时代灾害的特点

(一)以水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为重大而且

深远

(二)灾害发生的时间特征

(三)灾害发生的空间特征

第四章 工业化时代的灾害及其演化趋势

一 传统灾害的持续和演化

(一)传统灾害的持续

(二)传统灾害的演化趋势

二 工业化过程中的新生灾害

(一)人为自然灾害

(二)人为灾害

三 科学技术与灾害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抵御灾害的重要武器

(二)科学技术引发的新生灾害

(三)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灾害的关系

四 工业化时代灾害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化时代灾害的特点

(二)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农业时代的减灾救灾思想

一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二)传统的自然保护思想

二 减灾意识的演进

(一)对自然灾害成因的认识

(二)对水土流失等综合灾害的认识

(三)防灾减灾思想

三 系统的备荒救灾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备荒救灾思想

(二)备荒思想的发展

(三)救灾善后思想的发展

(四)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第六章 农业时代的减灾救灾实践

一 敬祈诚祷求佑于上天

二 修水利以除水旱

(一)先秦两汉的水利事业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三)堤防系统化

(四)水利修防管理

(五)宋元时期的水利建设

(六)明清时期的水利建设

三 其它灾害的防治

(一)农业害虫防治

(二)防御低温灾害与改造盐碱地

四 储粮备荒诸措施

(一)先秦两汉的积储制度

(二)隋唐义仓的创置

(三)宋元时期的仓储制度

(四)明清时期的仓储制度

五 灾荒救济制度与措施

(一)先秦荒政

(二)汉唐时期的灾荒赈救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灾荒赈救

第七章 工业化以来的减灾思想与实践

一 工业化以来减灾思想的发展

(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

(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

(三)关于科学技术与减灾的认识

(四)关于减灾与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工业化以来的减灾对策与技术

(一)减灾立法

(二)灾害保险

(三)建立统一、集中的灾害防治体制

(四)减灾工程建设

(五)减灾的科学研究与减灾技术开发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灾情与减灾救灾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灾情概况

(一)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及其特点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灾害

(三)日趋严重的人为灾害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减灾思想与实践

(一)中国的减灾思想

(二)中国的救灾体制

(三)中国的减灾工程建设

(四)中国减灾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第九章 余 论

一 灾害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为因素

(一)灾害的客观必然性

(二)人为因素在灾害系统中的重要性愈益显著

(三)灾害历史的三个阶段

二 灾害的世界性与国际间差异

(一)灾害的世界性

(二)灾害研究的空间尺度与国际间差异

(三)救灾体制的东西方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