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土家族乡是德江县下辖的土家族乡,位于德江县北部。
全乡辖13个行政村,102个村民组,3650余户,1.5万人,全乡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达15495亩,平均海拔1036米,气候宜人,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优质的植被。
地理位置
高山土家族乡位于东经108°04′至108°12′,北纬28°26′至28°32′。地处德江县城的北部,东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镇,东北与沿河县泉坝乡接壤,东南部与荆角乡比邻,南与长丰乡、荆角乡相邻,西南、西北与长丰乡连,北抵泉口镇界。乡人民政府驻铁汞坝社区,距县城37千米。
政区沿革
明清时期,境内分别隶属思南府属特姜图第八甲(高山桥)、罗纹图第九甲(冷水溪)、卜龟图第四甲(细草池)第五甲(鹿溪)第九甲(野猫塘),安化县德江图第十甲(错溪塘、方家寨)、大堡图第五甲(方家寨)第七甲(麻阳河)、瓮济图第三甲(错溪塘)。二十四年六月,境内设方家乡,推行保甲制度,隶属稳坪区。二十六年十一月,境内原设乡合并到杉树乡。三十一年,撤销区乡,改行联保保甲制境内设和平联保,联保驻方家寨,辖7个保。三十二年,改和平联保为高山乡,仍辖7保。
1950年2月,成立长丰区,辖境内。1953年1月,高山乡分设方家、旋溪、高山、冷水4个小乡。1956年3月,方家乡合并到高山乡。1958年11月,长丰区改设为人民公社,境内的高山、冷水、旋溪乡随改为生产管理区。1961年9月,大公社复名为区,高山、冷水、旋溪3个生产管理区合并建立高山公社。1963年3月,长丰区公所迁驻铁汞坝,境内又划分为高山、冷水、旋溪公社,辖13个大队,领导73个生产小队。
1984年5月,在社政改革中,公社改称乡,生产大队改称村,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1988年,撤销高山、冷水、旋溪乡,分别建立潘家湾土家族乡。1992年10,建镇并乡撤区中,将原高山、冷水、旋溪土家族乡合并建立科局级高山土家族乡,辖居委会1个、村13个、村民小组102个。2007年10月,境内撤小村并大村,改设社区1个、大村4个,村民小组46个。2010年11月,撤大村复建小村和社区,境内辖社区1个、行政村12个,村(居)民小组102个。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境内辖铁汞坝社区居委会和阡丰、旋溪、梨子水、方家、谭家、河下、高桥、冷溪、堰塘、鸟溪、鹿溪、中和12个村民委员会,共13个村级政区,下设102个村(居)民组。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大娄山山系分支沙溪山脉东北部,地势为西北部高,东南部平缓。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山脉有沙溪山脉分支阡峰、独山县、谭家山,最高山峰中和村的独山海拔1413.5米,最低在联合村田坪海拨680米。
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6℃,≥10℃有效积温4089℃,日照时数930.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17毫米,全年无霜期281天。
水文
境内属马蹄河流域,支流有洋山河、劳沟溪河。其中:洋山河河长33千米,流域面积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36立方米/秒;劳沟溪河河长11千米,流域面积40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0.69立方米/秒。
矿藏
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煤、铁矿、高岭土等,铁矿储量1509万吨,煤储量1208万吨。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害有旱灾和地质灾害,旱灾年均发生产1至2次,主要发生在夏末初秋和冬季。地质灾害有旋溪村土地堂的山体滑坡。
经济发展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大大推广农业生产良种产法,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种植水平。重视以天麻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天麻品牌,先后建立了阡丰、冷溪、高桥三大天麻基地,实行有性繁殖,人工制种已形成较大规模。阡丰龙洞湾天麻有性质繁殖,人工制种得到了省、地、县、领导和专家的赞赏,被列为全省天麻两个GAP认证示范基地之一。目前,全乡种植天麻8108万多平方米,麻农586户,2003年仅天麻一项人均纯收入达50元以上。其产中奇的功效,较高的天麻素套量和以枫模化基地以及人工制种技术播省内以外,该乡金银花、乔子参、元胡、自术、石合等中药材基地建设已具规模,120亩金银花已初见成效,中药材事业必将成为普及群众的新兴的支柱产业。
乡里还按照“四良、三改、三提高”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从抓品改、投入、技术、种草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养殖大户2003年全乡畜牧养殖大户50多户,生猪羊未存栏6870余头,出栏5690余头,山羊存木兰1.6万头,农民人均年畜纯收入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