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石寨山古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存。

1955年至1996年,经过五次发掘,清理战国至汉代的古墓86座,出土“滇王之印”金印等文物近5000件,有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玉器、玛瑙等。其中的青铜器铸造精良,纹饰图案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反映了滇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石寨山高约33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山顶有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

价值意义

发掘历史

1955一1960年,先后在这里进行1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古墓50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是1949年以来云南考古工作的最大发现。其中1955一1957年的第二次发掘尤为重要,共清理古墓20座,在第六号墓中出土了金质篆书的“滇王之印”,轰动国内外考古界,从而也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仍年)刘彻“赐滇王玉印”的史实。1965年,石寨山古墓群遗址及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器物

石寨山墓坑都无规则,一般是选择山石之间的土壤掘坑,以为墓穴。墓葬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型为战国至西汉早期,第二、三类型为西汉中期,第四类型为西汉晚期。出土器物种类繁多,有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玉器、海贝等。青铜器多采用失蜡法铸造,其中镶嵌、鎏金、雕刻、锡合金已达到较高水平。青铜器种类有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贮贝器、乐器、装饰品等。兵器有戈、矛、、剑、叉、斧、弩机、箭镞、头盔、甲胄等,生产工具有锄、铲、镰、凿、针、锥、鱼钩等,生活用具有壶、釜、洗;尊、甄、枕、镜、带钩、盒等,乐器有铜鼓、编钟等,还有悬挂在人身、用具、棺停上的各种扣饰。此外,出土的特殊器物“贮贝”上,铸有各种人物活动图,如祭祖、战争、纺织、农耕等场面。这些青铜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雕铸生动、风格独具,是罕见的古代工艺品。

发掘意义

从石寨山墓群出土的文物与《史记》、《汉书》的记载相印证,可以说明,晋宁区石寨山古墓群是滇壬及其亲属、臣属的墓地,而且秦汉滇国的统治中心在晋宁一带。同时也为研究滇池地区的古代民族史、冶炼和宗教习俗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参考资料

石寨山古墓群_二叶舞鹤草.新浪网.2021-06-19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国家文物局.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