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爱新觉罗·敦诚

爱新觉罗·敦诚(1734——1791),清朝宗室、诗人。他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的五世孙爱新觉罗·敦敏的弟弟。敦诚隶属于镶红旗包衣第三参领,他的伯父是阿济格后裔西安副都统宗室明善。敦诚的祖先在康熙被编入镶红旗包衣第三参领,由阿济格之孙辅国公绰克托分封时建立。敦诚擅长诗文,与曹雪芹有良好的交情,曾与他往来频繁。他的兄弟敦敏也是曹雪芹的好友。敦诚的诗友还包括汪苍霖、宗室爱新觉罗·永忠、永和永等人。敦诚的作品有《四松堂诗文集》《鹪鹩庵杂诗》和辑《闻笛集》等。

人物经历

五岁入家塾,十一岁进右派宗学读书。二十二岁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以宗人府笔帖式记名。二十四岁时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二十六岁因父罢官而随父返回北京闲居。三十三岁补宗人府笔帖式,旋授太庙献爵。

四十岁丁母忧,随即闭门不仕,以诗酒自娱,与宗室诗人如永忠等诗酒唱和。卒年五十八岁。他的诗风,较乃兄之平和,显得爽朗清洌。他与曹雪芹的友情,也显得更为亲切醇醲。他在宗室诗人中地位较高。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白香山\u003c琵琶行\u003e传奇》等。

主要作品

《四松堂集》

《四松堂集》有付刻底本和《四松堂集》刻本,据冯其庸先生研究统计,《四松堂集》刻本与《四松堂集》付刻底本相较,共删去诗43首,但同时刻本又增出15题31首,为《四松堂集》付刻底本所无。这是以前的研究者从未注意到的。)

胡适离开大陆后《四松堂集》付刻底本一度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1963年文化部在清查、处理胡适留存大陆的图书、钱币、书信、文稿时,将此书和一部《四松堂集》刻本以及《水经注释》等十余种图书拨归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收藏。此后30余年,该书湮没书海,踪迹难寻,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此书已不存世间。直到21世纪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被重新发现。2001年,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版本学家黄永年到国家图书馆参观时提到,依据相关文献,他推测《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应藏在国家图书馆。经查找,果然找到。他高度评价了该书的价值,并向陪同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推荐出版。

200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按原样以朱墨双色影印出版此书,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据此写了万余字的长文,就《四松堂集》付刻底本与刻本的关系、《四松堂集》的编年问题作了详细考证,并由书中所见新材料引发出了有关曹雪芹的卒年、归葬地的重新讨论以及有关曹雪芹几首挽诗的深层解读。

诗作

田家乐

一村西下,二顷南山阳。春得时雨,麦陇耘其莨、小儿牧犊豕,大儿筑圃场。老妻上机杼,阿女缝衣裳。雏孙护鸡,中妇炊黄粱。男女各有役,好乐贵无荒。既毕我公赋,乃盈我仓箱。丰年足衣食,野人奚所望。

夜景

东林一片月,西园满山雪。寒夜独自归,天地同皎洁。

过耶律文正王墓

相业今安在,孤坟控碧浔,又因百姓哭,想见古人心。祠畔平湖晚,前老木森。事多诚可减,语意一何深。

送杨秉钧(玉琢)先生游晋阳幕

杨子之何处,谈经室寂然。客途三晋雨,乡梦五湖烟。路须加饭,秋风早著鞭。杜陆老妻在,长此别离天。

初夏村居二首

尽日耘苗到夕,荷锄野老各归村。主人饷罢芗萁饭,狼藉田家老瓦盆。

柳荫初浓麦浪微,杳无人迹到柴扉。日长挂起蓬卧,满院野花蛱蝶飞。

参考资料

贾琏偷娶尤二姐时买的宅院究竟在哪儿?-宁夏新闻网.宁夏新闻网.2023-11-23

曹雪芹嗜酒趣事:半夜喝酒不带钱 朋友抵押佩刀-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1-23

重议曹雪芹的卒年.光明网.2024-11-2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