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寺镇

王寺镇,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地处南皮县东部,东与鲍官屯镇相邻,南与寨子镇、潞灌乡接壤,西临乌马营镇,北靠大浪淀乡,镇人民政府距南皮县人民政府20千米,总面积90.96平方千米。

1953年,建王寺乡;1995年12月,刘夫青乡并入;截至2018年末,王寺镇有户籍人口41873人;截至2020年6月,王寺镇下辖2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王寺村。

区位优越

王寺镇北距沧州市35公里、天津市160公里、北京市250公里;东距黄骅港60公里,西距南皮县城20公里、石家庄市180公里;南距济南市200公里。武港公路穿镇区而过。通讯便捷,交通发达,是一片投资开发的热土。

王寺镇约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年左右),是沧南有名的历史古镇、名镇、重镇。它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连黄骅港,西临北京-上海高速公路津浦铁路1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公益设施齐全。所辖24个行政村,总耕地82000亩,总面积89平方公里。

人杰地灵

王寺镇曾涌现出著名戏曲理论家孙楷第、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著名书法家刘煊、画家孙传彬以及作家、专家、教授、博士等国家级人才百余名。农业以优质抗虫棉和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养殖发展迅速。企业以五金、电器配件、化工为主,皆为龙头项目;商贸、服装都形成了专业市场。

建置沿革

1953年,建王寺乡。

1958年,改建王寺公社。

1984年,改为王寺镇。

1995年12月,刘夫青乡并入。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王寺镇下辖24个行政村:高庄子村、陈官屯村、许庄子村、代九拨村、邢八拨村、李八拨村、李六拨村、鄢四拨村、王寺村、刘夫青村、罗四拨村郝五拨村、小三拨村、温五拨村邢九拨村、西郭村、东葛村、西古村、集北头村、柴庄村、詹八拨村、唐孙村、大三拨村、梁场村。

截至2020年6月,王寺镇下辖24个行政村:王寺村、罗四拔村、小三拔村、许庄子村、高庄子村、五拔村、集北头村、陈官屯村、郝五拔村、李六拔村、四拔村、大三拔村、刘夫青村、邢八拔村、李八拔村、詹八拔村、代九拔村、邢九拔村、柴庄村、西郭村、东葛村、唐孙村、西古村、梁场村;镇人民政府驻王寺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王寺镇地处海河平原东南部,境内地形平坦,地表多缓岗,地势南高北低。

气候

王寺镇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2℃,1月平均气温-4℃;7月平均气温26.4℃,无霜期年平均1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38.6小时,年总辐射133.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68.0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

水文

王寺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宣惠河,上游起于吴桥县指挥庄,为排沥河道,流经刘夫青村梁场村、唐孙村、西郭村。

自然灾害

王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低温、连阴雨、雹灾等,洪涝和雹灾年均发生0.5次,主要发生在6—7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7月,天降大雨和冰雹,共造成5.6万余亩玉米、棉花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王寺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油,主要分布在罗四拨村、高庄子村、集北头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王寺镇辖区总人口4018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93人,城镇化率10.9%,总人口中,男性20670人,占51.4%;女性19513人,占4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8960人,占96.9%;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共1218人,占3%,人口出生率10.99‰,人口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长率6.07‰  。

截至2018年末,王寺镇有户籍人口4187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王寺镇财政总收入733万元。

2018年,王寺镇有工业企业96个,规模以上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2个。

农业

2011年,王寺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8.2万亩,人均2.04亩;林地面积1.5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3835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棉花种植面积3.26万亩,产量2120吨;蔬菜种植面积60亩,产量5019千克,主要品种有黄金根昆仑紫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6500头,羊饲养量14800只,牛饲养量3600万头,家禽饲养量46000羽,生产肉类1507吨,其中猪肉675吨,牛肉704吨,羊肉88吨,禽肉40吨;禽蛋2530吨。

工业

2011年,王寺镇工业主要以五金机电为主,工业总产值20185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700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王寺镇有幼儿园(所)10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10所,在校生2020人,专任教师2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10人,专任教师7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13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2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王寺镇有各类业余艺术表演团体15个,演职人员210余人;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各类图书室20个,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藏书72万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落子、狮子舞、秧歌、武术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王寺镇有卫生院1个;病床85张,均为公立卫生机构床位,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专业卫生人员30人。

社会保障

2011年,王寺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3户,人数881人,支出62.9万元,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2人,支出18.4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医疗救助98人次,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18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0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13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1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王寺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50千米,投递点45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0.12万份、期刊0.03万册,业务收入16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5个。

交通

王寺镇有武港公路过境,境内长6千米,双向4车道,有县乡(镇)级公路7条,总长65千米。

历史文化

王寺镇,王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于寺院较大,取名“王寺”,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在王寺村而得名。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